[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人机、VR技术的自动解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3363.9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4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粱礼绘;张社荣;王超;严磊;吴学明;欧阳乐颖;刘增辉;尹健梅;刘涵;苗建杰;李世杰;张发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1/00 | 分类号: | G01C11/00;G01C11/04;G01C11/06;G06K9/00;G06T17/05;G06T1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人机 vr 技术 自动 解译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人机、VR技术的自动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像控点布设、选刺与测量:步骤101、像控点布设;步骤102、像控点选刺;步骤103、像控点测量;
步骤二、无人机图像采集:步骤201、正射用图像采集;步骤202、VR用图像采集;
步骤三、无人机数据处理:步骤301、空三加密;步骤302、DEM、正射影像生成;步骤303、DOM色彩调整;步骤304、VR全景生成;
步骤四、无人机航测影像解译:步骤401、影像分割;步骤402、影像分类;步骤403、解译结果修改;步骤404、合并;
步骤五、环境变化量化提取:步骤501、提取数据;步骤502、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VR技术的自动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无人机数据处理步骤包括多张VR全景图的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VR技术的自动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像控点布设、选刺与测量:包括以下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01、像控点布设:起降场地的高程以及位置坐标在实地得到,相邻航向上,平面以及高程控制点的间隔基线数由下式进行估算,航向跨度估算公式:
公式1:
公式2:
其中,mh为连接点的高程中误差,mq为单位权中误差,b为像片的基线长度,H为无人机相对航高,ms为其平面中误差,K为像片放大的倍数,n为航线方向相邻平面控制点的间隔基线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VR技术的自动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像控点布设、选刺与测量:包括以下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02、像控点选刺:按照相邻的相片能够联测的标准,选择小于0.2mm的影像中的点状地物或清晰带状地物的交点的中心,其中高程点标记为G,平高点标记为P;如有像控点选刺位置与地面高度不一样的情况,则还要量测其与地面之间的比高;
步骤103、像控点测量:在测区范围内进行GPS-RTK动态观测,每一个像控点采集3次,取平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VR技术的自动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无人机图像采集:包括以下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201、正射用图像采集:使用无人机飞控软件进行航线的设置;
正射影像的无人机图像采集过程中保证航向重叠度最低不低于60%;旁向重叠度最低不低于15%;
航向重叠度()与旁向重叠度(Py%)通过公式1、公式2进行计算;航拍过程需保证云台始终垂直向下;
公式3:
公式4:
其中,ly、lx为相幅的边长,py、px为各重叠影像部分的边长;
步骤202、VR用图像采集:正射影像的无人机图像拍摄完成后,再沿原航线,进行VR全景的无人机图像采集;在地面上方50-100米定位水平悬停,水平方向以及向下方向环绕进行拍摄,最后垂直俯拍一张,拍摄过程中保证图像重叠率最佳在25%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人机、VR技术的自动解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无人机图像采集:包括以下具体的处理过程如下:
正射影像的无人机图像采集过程中保证航向重叠度在80%以上;旁向重叠度在6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336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