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防盗气功能的燃气表、防盗气方法及燃气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3582.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5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姚婵娟;李良;谭巍;舒杰;陈博文;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山城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0 | 分类号: | G01F15/00;F16K37/00;F16K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延慧;武丽荣 |
地址: | 40002***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盗 功能 燃气 方法 管理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具有防盗气功能的燃气表、防盗气方法及燃气管理系统,其中燃气表包括触发装置、感应装置和阀门控制装置,触发装置安装于燃气表表盖内侧,用于发出触发介质,感应装置安装于燃气表内,感应装置的安装位置位于触发介质的触发范围内,并且感应装置通过是否响应触发介质来改变自身的通断状态,阀门控制装置与感应装置连接,用于获取感应装置的通断状态,并在该通断状态发生变化时控制燃气表阀门关闭。通过设置触发装置和感应装置来依据用户对表盖产生的物理变化响应出代表该物理变化发生的电信号,检测出用户正在私改燃气表的行为,并通过阀门控制装置对该电信号的发生实施相应的燃气阀门关闭动作,避免用户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气表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防盗气功能的燃气表、防盗气方法及燃气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居民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大,城市燃气应用技术迅速的发展,在“城镇化”、“煤改气”、“车用气”等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大城市鼓励支持燃气事业,燃气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广泛应用的能源之一。燃气可以与可再生能源形成优势互补,扩大燃气利用规模提高清洁能源应用的比重,燃气的应用也成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必经之路。燃气生产量和消费量的不断提升,满足了我国社会发展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伴随着燃气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燃气易燃易爆的高危险性特点逐渐显露,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燃气爆炸、中毒等事故也越来越多,对社会公众安全和个人财产损失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严重威胁着燃气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整体燃气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在所有的户内燃气安全事故当中,由于用户盗气导致的燃气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用户盗气时会私改管道设备、私改燃气表,通过在燃气管道上私接自用燃气设备、用其他工具干扰或拨动燃气表滚轮读数等方式实施偷气盗气行为,盗气过程中极易形成燃气泄露导致爆炸等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如何及时发现、阻止以及提前避免用户私改燃气表时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及时检测识别出用户私改燃气表和干扰燃气表计数,以及及时防止用户私改燃气表和干扰燃气表计数,实现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引发安全事故,对燃气表的内部组成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改进,实现了通过检测燃气表表盖是否被卸下来检测识别用户私改燃气表的行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防盗气功能的燃气表,包括:
安装于燃气表表盖内侧的触发装置,用于发出触发介质;
安装于燃气表内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触发介质的触发范围内,并且所述感应装置通过是否响应所述触发介质来改变自身的通断状态;
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的阀门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感应装置的通断状态,并在该通断状态发生变化时控制燃气表阀门关闭。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表的防盗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于燃气表内的感应装置通过是否响应安装于燃气表表盖内侧的触发装置发出的触发介质来改变自身的通断状态;
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的阀门控制装置获取所述感应装置的通断状态,并在该通断状态发生变化时控制燃气表阀门关闭;其中,
所述感应装置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触发介质的触发范围内。
还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防盗气功能的燃气管理系统,包括后台管理端和至少一个燃气表;其中,所述燃气表包括:
安装于燃气表表盖内侧的触发装置,用于发出触发介质;
安装于燃气表内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触发介质的触发范围内,并且所述感应装置通过是否响应所述触发介质来改变自身的通断状态;
与所述感应装置连接的阀门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感应装置的通断状态,并在该通断状态发生变化时控制燃气表阀门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山城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山城燃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35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