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信息负面主体判定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3726.9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5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周阳;李辰宇;徐其成;颜子涵;梁文慧;孙开伟;邓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35 | 分类号: | G06F16/35;G06F40/126;G06F40/151;G06F40/284;G06K9/62;G06Q4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王海军 |
地址: | 4000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金融 信息 负面 主体 判定 分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信息负面主体判定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金融文本数据,对金融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金融文本和对应的实体列表转换成单实体金融文本的输入样本;将输入样本输入到训练好的BERT模型中进行单词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联合模型中进行对应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判断当前金融行情;本发明通过将金融文本和其对应的金融实体进行单实体+金融文本输入文本的转换,构建联合模型,同时结合了负面信息判定和负面主体判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避免了流水线模型的缺点,提高了识别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信息负面主体判定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进步和全球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从海量的金融文本中快速准确地挖掘出关键信息,成为投资者和决策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关注金融信息负面及主体判定,在风控和舆情分析等领域有很大现实意义。
金融信息负面及主体判定包含负面信息判定和负面主体判定,负面信息判定指判定金融文本是否包含金融负面信息,负面主体判定指在包含金融负面信息的金融文本中涉及到哪些金融实体。
目前,现有技术中很少关注同时对金融信息负面及主体判定,并且一般的金融信息负面及主体判定方法主要采取流水线模型(pipeline),即在给定的金融文本和对应的实体列表下,先使用负面信息判定模型进行负面信息的判定,最后使用负面信息判定模型的结果作为负面主体判定模型的输入,进行负面主体的判定,负面主体判定模型的输入完全依赖于负面信息判定模型的输出。因此,这种流水线模型容易产生级联错误,并且也忽略了负面信息判定和负面主体判定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准确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金融信息负面主体判定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金融文本数据,对金融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金融文本和对应的实体列表转换成单实体金融文本的输入样本;将输入样本输入到BERT模型中进行单词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联合模型中进行对应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判断当前金融行情。
优选的,对金融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将金融文本数据输入到TF-IDF模型中进行向量化表示,随机选取N条文本作为训练集的初始样本;计算初始样本和原始数据集中的其他样本的余弦相似度;设置阈值,判断余弦相似度与设置的阈值大小;若样本的余弦相似度大于设置的阈值,则将该样本加入到训练集S中,其他的样本数据作为验证集。
优选的,将预处理后的金融文本和对应的实体列表转换成单实体金融文本的输入样本的过程包括:对于每个金融实体,截取金融实体在金融文本首次出现的上下文作为单实体金融文本格式的输入样本X;其中每条金融文本的输入样本数为N,即该金融文本中已知金融实体的个数为N;输入样本X为:
X={e1,e2,…,em,x1,x2,…xn}
优选的,通过BERT模型对输入样本进行编码过程为:
步骤1:将输入样本X的数据格式转换为X*,其中X*的表达式为:
X*={cls,e1,e2,…,em,seq,x1,x2,…xn}
其中,ei表示实体位置i的字,m表示实体的字个数,xi表示金融文本位置i的字,n表示金融文本的长度,cls表示句子标识,seq表示金融实体与文本分隔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37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