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房型非球面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3735.8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4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贾晓航;戴肇星;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爱晶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学强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房型非 球面 晶体 人工 晶状体 | ||
本发明属于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房型非球面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房型非球面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能通过在光学区设置中央零球差、周边负球差矫正的非球面的方式,达到虹膜直径较小时保持人眼晶状体自然球差,虹膜直径较大时进行负球差矫正,进而提高暗环境下的视力的效果。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固定球差非球面设计,具有暗环境下较大虹膜直径时可以对人眼晶状体进行负球差矫正,以提高暗环境下远视时视力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房型非球面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
背景技术
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指的是在人眼自然晶状体仍然存在的前提下,植入眼中的附加透镜,主要用于近视、远视以及散光患者的屈光矫正。按照在眼内植入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以及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中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即植入在虹膜后面、自然晶体前面的间隙里。在类似产品——白内障人工晶状体上,已经有在圆形透镜上采用的非球面设计,为的就是在摘除病变的原有晶状体后,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再进行球差矫正。
而人眼自然晶状体的焦距是连续调焦的,可以实现远近视力的调节,这个过程中的球差也是连续改变的,人眼自然晶状体在完全调节和完全放松状态下是截然相反的正球差和负球差,以瞳孔直径3-4mm为例,人眼视距为无穷远时球差约为+1D,在视距约700mm处球差几乎为0,随视距进一步减小至300mm时,球差反向增大,可达为-1D左右,当瞳孔直径最大时,视远球差可达+3D,这是自然进化的人眼球差变化特性,我们在长期生活当中,也慢慢适应了这一球差。
但是,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在使用时摘除了可以调焦的自然晶状体,所以单单就角膜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组成光学系统,这个系统是没有连续调焦能力的,因此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只需矫正固定的球差即可。
因此,现有治疗白内障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去除了具有调焦能力的自然晶状体,因此由该人工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系统是一个固定焦距系统,所以不需要去兼顾自然晶状体的调焦动作,这样其非球面设计也就十分简单了。
综上所述,市场上急需一种可以将人眼自然球差调节这一变量纳入到整个球差调节过程的新型非球面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在不同的瞳孔大小条件下,按实际需求表现出不同的非球面设计。
专利公开号为CN 108066046A,公开日为2018.05.2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及其制造方法,前表面和/或后表面采用非球面设计,光学部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具有衍射阶梯结构,相邻衍射阶梯的高度交替变化,其中,在标准人眼模型中,所述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在0-6mm通光孔径下在视网膜处的纵向球差均为负值,且随着通光孔径的增大,所述纵向球差的绝对值增大,并且所述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在6mm通光孔径下在视网膜处的纵向球差的范围为-0.26~-0.85mm。
但是该发明专利中的人工晶状体,本质还是固定不变的焦距,球差也是固定的三个,与人眼自然晶状体的连续变化焦距是完全不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房型非球面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其能通过在光学区设置中央零球差、周边负球差矫正的非球面的方式,达到虹膜直径较小时保持人眼完整屈光系统自然球差,虹膜直径较大时进行负球差矫正,进而提高暗环境下的视力的效果。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无球差非球面设计,具有暗环境下较大虹膜直径时可以对人眼晶状体进行负球差矫正,以提高暗环境下远视时视力的优点。
一种后房型非球面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所述人工晶状体的非球面具有中央零球差、周边负球差矫正的效果。
人眼是在瞳孔调节过程中具有变球差特性的光学成像系统,随着人眼晶状体变焦带来的视远视近的视力调节,其球差也在连续改变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爱晶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爱晶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37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