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弹簧的受压弹性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4533.5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4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伟;王贺;刘文瑞;宋广生;张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12 | 分类号: | F16F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姝尹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弹簧 受压 弹性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弹簧的受压弹性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支撑件,第一滑动支撑件上一端挂接弹簧的第一端,弹簧为拉伸弹簧;第二滑动支撑件,弹簧第二端挂接于第二滑动支撑件一端,且第一滑动支撑件位于第二滑动支撑件上、并与第二滑动支撑件滑动配合;以及承力部件,承力部件连接于第一滑动支撑件上用于传递外力。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弹簧的受压弹性机构,采用单根拉伸弹簧配合第一滑动支撑件和第二滑动支撑件的滑动配合关系构建一个即可承受拉伸外力,又能承受压缩外力的简易机构,结构简单、简化了系统的复杂度,稳定性好,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弹簧的受压弹性机构。
背景技术
弹簧是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弹簧可分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弯曲弹簧等。许多工作环境需要弹簧既能承受压缩外力,也要能够承受拉伸外力,并能很好恢复原状;压缩弹簧能够很好的承受压缩力,并能很好复原;由于设计和材料特性的限制,一般压缩弹簧承受拉伸力发生形变后容易造成压缩弹簧无法恢复原状。目前也有制作拉压弹簧的尝试,制作过程中材料和设计的要求均较高,结构复杂且使用寿命不理想。
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联合应用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或联合应用两个压缩弹簧。在承受压缩或拉伸外力的时候由一个弹簧起作用,而另外一个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如:中国专利文献(专利号:CN201310114122.9),公开了一种可拉压弹性支座,包括支座顶板、外护筒、内护筒、环形挡板、钢芯柱、弹簧隔板、钢滑板、耐磨板、支座底板以及上下层碟形弹簧组。通过控制支座中选用碟形弹簧的规格和数量,提供结构设计所需的弹性刚度,同时也可兼顾支座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专利号:CN201320323872.2),公开了一种系数可调式拉压弹簧负载机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固定单元、一活动单元、一压缩弹簧与一拉伸弹簧组。该固定单元与活动单元部分结构间配置有压缩弹簧,且该活动单元内部结构中又配置有拉伸弹簧,可令压缩弹簧与拉伸弹簧的系数相异或相同,得以使活动单元相对于固定单元进行距离缩短或距离增加的位移作用时,提供不同的负载力量。
上述压缩弹簧和/或拉伸弹簧联用的解决方案不仅明显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并且会给设备的小型化带来困难。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承受拉压力的拉压弹性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承受拉压力的基于弹簧的受压弹性机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弹簧的受压弹性机构,包括:
第一滑动支撑件,第一滑动支撑件上一端挂接弹簧的第一端,弹簧为拉伸弹簧;
第二滑动支撑件,弹簧第二端挂接于第二滑动支撑件一端,且第一滑动支撑件位于第二滑动支撑件上、并与第二滑动支撑件滑动配合;
以及承力部件,承力部件连接于第一滑动支撑件上用于传递外力。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弹簧的受压弹性机构,采用单根拉伸弹簧配合第一滑动支撑件和第二滑动支撑件的滑动配合关系构建一个即可承受拉伸外力,又能承受压缩外力的简易机构,结构简单、简化了系统的复杂度,稳定性好,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支撑件为内滑座,其一端上固定有挂接弹簧的第一固定部,其另一端上连接承力部件;其底部设置有第一轨道。整个机构的两端根据应用环境及承受外力的形式和方式适配所述内滑座承力部件。内滑座承力部件承受外力,并将相应外力传递至内滑座和第二滑动支撑件。内滑座和第一轨道外形轮廓一致。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为柱状,其顶部与内滑座连接,内滑座靠近第一固定部侧限定出弹簧安装避让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45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