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的实心轮胎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4689.3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梁云峰;吴喜林;朱秀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83/04;C08L61/16;C08L77/00;C08L7/02;C08K13/04;C08K7/04;C08K3/06;C08K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马德龙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实心 轮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磨的实心轮胎,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按重量计)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硅橡胶、聚醚醚酮、聚酰胺,所述辅料(按重量计)包括:陶瓷纤维、硫化剂、软化剂、粘合剂、天然胶乳、补强剂,所述软化剂的材质为多环芳烃,所述硫化剂的材质为硫磺,所述补强剂的材质为导电炭黑,所述粘合剂是由丁苯胶、聚氨酯和硝酸纤维素组成,一种耐磨的实心轮胎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硅橡胶中加入合适比例的天然胶乳,大大的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弹性,以及再加入聚醚醚酮、聚酰胺和陶瓷纤维,使得轮胎的隔热性有明显的提升,这样不仅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还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心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的实心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汽车上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汽车的负荷,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轻和吸收汽车在行驶时的震动和冲击力,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音,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而实心轮胎是轮胎的其中之一,实心轮胎的胎体是实心的,不用帘线作骨架,不必充气,故不需内胎或气密层,实心轮胎目前仅用于低速行驶的高负荷车辆或机械,也用于固定位置的机械,实心轮胎一般都在高负荷下使用,要求胶料有足够的耐压性和耐磨性,具有足够高的定伸应力、较高的硬度、低的永久变形和良好的耐磨性。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实心轮胎耐磨性较差,这样不仅会降低实心轮胎的使用寿命,还会降低实心轮胎的性能,从而会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发明一种耐磨的实心轮胎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磨的实心轮胎,通过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硅橡胶作为主料,并且再加入合适比例的天然胶乳,有效的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弹性,以及再通过加入聚醚醚酮、聚酰胺和陶瓷纤维,使得轮胎的隔热性有明显的提升,以解决现有的实心轮胎耐磨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料和辅料,所述主料(按重量计)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70g-120g、硅橡胶:50g-100g、聚醚醚酮:50g-100g、聚酰胺:20g-50g,所述辅料(按重量计)包括:陶瓷纤维:10g-30g、硫化剂:4g-8g、软化剂:20g-40g、粘合剂:20g-40g、天然胶乳:30g-60g、补强剂:5g-20g。
优选的,所述主料和所述辅料中各成分(按重量计)分别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70g、硅橡胶:50g、聚醚醚酮:50g、聚酰胺:20g、陶瓷纤维:10g、硫化剂:4g、软化剂:20g、粘合剂:20g、天然胶乳:30g、补强剂:5g。
优选的,所述主料和所述辅料中各成分(按重量计)分别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95g、硅橡胶:75g、聚醚醚酮:75g、聚酰胺:35g、陶瓷纤维:20g、硫化剂:6g、软化剂:30g、粘合剂:30g、天然胶乳:45g、补强剂:12.5g。
优选的,所述主料和所述辅料中各成分(按重量计)分别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20g、硅橡胶:100g、聚醚醚酮:100g、聚酰胺:50g、陶瓷纤维:30g、硫化剂:8g、软化剂:40g、粘合剂:40g、天然胶乳:60g、补强剂:20g。
优选的,所述软化剂的材质为多环芳烃。
优选的,所述硫化剂的材质为硫磺。
优选的,所述补强剂的材质为导电炭黑。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是由丁苯胶、聚氨酯和硝酸纤维素组成。
优选的,还包括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硅橡胶、聚醚醚酮、聚酰胺使用粉碎机粉碎成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未经芜湖集拓实心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4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