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4940.6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7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前;王景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34 | 分类号: | B60P3/34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2 | 代理人: | 关贺涛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结构 及其 应用 | ||
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其应用,本发明将多组支撑机构的丝杠通过锥齿轮连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框架,起到互相支撑互相定位的效果,当框架顶升时,丝杠组成的框架也随着升高并始终处在框架的中间位置,取消了传统的定位框架,顶升机构升缩高度比大大提高,在车辆行进时,车顶折叠房的顶升框架折叠起来,叠起尺寸不超出国家规定的车顶高出50CM以下;在车辆停驻时房子展开高度可达1.9米以上,达到房子的需求高度;同时,一个电机通过机械传动同时带动多组支撑机构运动,有效避免了多组支撑杆不同步升起引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升降结构技术领域,主要是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升顶房车都采用的是电动升降杆,但是电动升降杆的结构限制,伸出后只能达到二倍于本体高度的总高,车顶放置架高度在50CM以内,所以目前升顶高度最多在1米以内,远远达不到升出一层房子的要求,只能升顶后放张床,爬上去休息;同时,升顶房车都采用的是2支或4支电动升降杆来撑起,所以要二个或四个电机同步起降,在车上有限的电源条件很容易造成电机不同步,引起升顶机构毁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及及其应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顶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框,所述顶框呈矩形;
底框,所述底框呈矩形,固定在支撑物上;
撑起机构,所述撑起机构位于顶框和底框之间,包括
四根丝杠,所述丝杠围成矩形,丝杠端部通过锥齿轮连接;
多个连接座,均匀分布在框架侧面的两根丝杠上,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丝杠配套的螺母,所述框架侧面的丝杠穿过连接座上的通孔和螺母,并与螺母丝接;
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位于框架的两侧面,所述支撑杆包括,所述上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框和连接座铰接,下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框和连接座铰接;
动力机构,与所述撑起机构的丝杆连接,为所述撑起机构提供动力;
其中,动力机构驱动丝杆转动,丝杆上的连接座在丝杆上移动,顶框随着连接座在丝杆上的移动而下降或升起。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联轴器,联轴器与丝杠连接。
所述丝杠的两端设有丝杠端座,相邻丝杠的丝杠端座通过丝杠连接座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丝杠连接座上。
所述丝杆的一端表面设有正螺纹,另一端表面设有反螺纹,正螺纹所在端的丝杆上的连接座上设有正转螺母,反螺纹所在端的丝杆上的连接座上设有反转螺母,每根丝杠上正转螺母所在的连接座和反转螺母所在的连接座在该丝杠的带动下对向或反向移动。
所述与电机联轴器直接连接的丝杆是主动丝杆,主动丝杆有两根,分别是侧向主动丝杆和端向主动丝杆,侧向主动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端向被动丝杆的一端连接,端向主动丝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侧向被动丝杆的一端连接,侧向被动丝杆的另一端与端向被动丝杆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上撑杆的上端通过上端座与顶框连接,所述上端座设置在顶框的内侧;
所述下撑杆的下端通过下端座与底框连接,所述下端座设置在底框的内侧。
所述顶框中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与上端座固定连接。
所述底框的四个角部上表面均设有立柱。
所述框架结构能够用于房车顶部的自动折叠房。
所述框架结构能够用于消防云梯行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4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形智能书桌
- 下一篇:一种民宿用智能灯光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