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焚烧效率偏低的垃圾焚烧炉预粉碎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6793.6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3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荣珍 |
主分类号: | F23G5/033 | 分类号: | F23G5/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5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焚烧 效率 偏低 垃圾 粉碎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焚化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避免焚烧效率偏低的垃圾焚烧炉预粉碎机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装置盒,所述装置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粉碎辊,该避免焚烧效率偏低的垃圾焚烧炉预粉碎机构,通过粉碎辊和推板的配合使用,可以间歇性将垃圾推到粉碎辊的粉碎范围内,还可以通过粉碎辊的上下运动,增大粉碎范围和粉碎效率,保证在进行焚烧时,将垃圾物料粉碎到适宜焚烧的效果,避免了因为垃圾物料体积过大导致的燃烧不充分,燃烧效率偏低,影响热能转化效率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收益不受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焚化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焚烧效率偏低的垃圾焚烧炉预粉碎机构。
背景技术
焚化炉是一种在废物回收技术包括燃烧物和有机材料等物质的工具,焚化炉将废物转化成灰烬,废气,微粒,和热量,能够以此发电。垃圾处理方法中,最常见的就是焚烧处理,利用焚化炉的高温将垃圾焚烧成粉末,用热能转化成电能;不过在现有的焚烧炉中,对焚烧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垃圾物料体积过大等,都会影响焚烧炉热能转化效率,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垃圾处理的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对收益造成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免焚烧效率偏低的垃圾焚烧炉预粉碎机构,具备焚烧前将垃圾预先粉碎,提高燃效效率的优点,解决了普通焚烧炉无法对垃圾进行粉碎从而影响热能转化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焚烧前将垃圾预先粉碎,提高燃效效率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焚烧效率偏低的垃圾焚烧炉预粉碎机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装置盒,所述装置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粉碎辊,所述装置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转盘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驱动轮的侧面活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远离驱动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扇齿,所述扇齿远离从动轮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齿杆,所述炉体内部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套筒的正面铰接有滑杆,所述限位柱的顶部铰接有支杆,所述炉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限位弹簧设置有两个,所述顶板与装置盒底部之间通过限位弹簧连接;所述驱动轴由驱动电机一驱动,驱动电机一的输出端与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设置在两个限位弹簧的中间位置,所述装置盒的底部开设有孔,孔的尺寸与粉碎辊的尺寸适配,粉碎辊一端穿过孔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置于炉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由驱动电机二驱动,驱动电机二的输出端与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装置盒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滑动板活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槽,所述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滑动板顶部的槽里,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盘正面;所述转盘和驱动轮的圆心为同一点,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优选的,所述从动轮的正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扇齿活动连接在从动轮正面的限位块的外侧;所述齿杆设置在扇齿的运功轨迹上且始终与扇齿啮合,所述炉体右侧的顶部开设有孔,齿杆穿过孔,底端置于炉体的内部;所述进料口设置在装置盒的右侧,限位柱设置在进料口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设置在炉体内部的右端,所述套筒活动连接在限位柱的侧面,所述推板与限位柱呈垂直状态,推板的宽度与炉体内部宽度适配;所述齿杆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杆的一端铰接在限位柱的顶部,另一端活动连接在齿杆底部的滑槽内,所述滑杆的一端铰接在套筒的正面,另一端与支杆铰接,滑杆、支杆、限位柱呈三角形分布。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荣珍,未经吴荣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6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