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氧化减泥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6888.8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2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阎家林;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德蒙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00 | 分类号: | F04D1/00;F04D7/04;F04D13/06;F04D29/28;F04D29/70;F04D29/10;F04D2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孙玲 |
地址: | 1152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氧化 减泥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氧化减泥泵,在泵体的中心通过轴承支撑泵轴,泵轴的一端伸出泵体,并与外部驱动连接,另一端连接内转子,内转子为盘式结构,在盘式结构的外端面的外沿设有圆周均布的冲击块,冲击块与中心连接孔之间设有具有旋向的导向叶片;在泵体的端部连接泵盖,泵盖设有入口,在泵盖的内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圆周均布的破碎块,破碎块与内转子的冲击块的位置对应,在高速旋转时生成;液体泥流从入口进入,经过导向叶片导向后,通过破碎块与冲击块的交错运行分解介质为小颗粒,最后通过泵体的出口排出。该超临界氧化减泥泵有效提高现有废水处理装置的固液分离效率,最大减泥量达50%,减小污泥外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涉及一种高效减泥泵,具体说,涉及一种高效的超临界氧化减泥泵。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
其中水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有三个方面: 1、对环境的危害:导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造成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降低,破坏生态平衡; 2、对生产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于达不到工业生产或农业灌溉的要求,而导致减产; 3、对人的危害:人如果饮用了污染水,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癌变、传染病及其他一些奇异病症,污染的水引起的感官恶化,会给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情绪受到不良影响等。
现有的污水泵排泥效果差,长时间的淤泥沉积,造成污水池沉积大量泥沙,需要增加人工等成本对泥沙进行清理,同时由于泥沙的颗粒大小不一,细小的泥沙对泵的结构也有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泵的整体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临界氧化减泥泵,该超临界氧化减泥泵有效提高现有废水处理装置的固液分离效率,最大减泥量达50%,减小污泥外运成本。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创造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临界氧化减泥泵,在泵体的中心通过轴承支撑泵轴,泵轴的一端伸出泵体,并与外部驱动连接,另一端连接内转子,内转子为盘式结构,在盘式结构的外端面的外沿设有圆周均布的冲击块,冲击块与中心连接孔之间设有具有旋向的导向叶片;在泵体的端部连接泵盖,泵盖设有入口,在泵盖的内端面上设有若干个圆周均布的破碎块,破碎块与内转子的冲击块的位置对应,在高速旋转时生成;液体泥流从入口进入,经过导向叶片导向后,通过破碎块与冲击块的交错运行分解介质为小颗粒,最后通过泵体的出口排出。
所述的破碎块的外表面设有楔形槽,且楔形槽的大开口方向与冲击块的旋转方向一致。
支撑泵轴的部分为托架,托架与泵体前端部分密封连接;在连接端面与内转子之间同轴设置密封转子,密封转子为盘式结构,在盘式结构的外端面圆周均布甩污片,甩污片的旋向与导向叶片的旋向相反。
所述的托架的后部通过前轴承压盖和后轴承压盖形成密封的空间,在密封空间的前后分别通过轴承支撑泵轴。
所述的托架的前端空腔内设有套筒结构,在泵轴的外圆周设有轴套,且轴套的位置与套筒结构位置对应,在轴套与套筒结构之间设置密封填料,并通过填料压盖将密封填料压紧。
所述的内转子的导向叶片根部不相交,每两个导向叶片之间形成的流道底部相通。
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氧化减泥泵对污水减泥排放的方法,步骤如下:
1)外部电机驱动旋转泵轴,带动内转子旋转,污泥水从入口进入泵体;
2)内转子转动时,冲击块与破碎块上的楔形槽产生相对运动,流动介质在被冲击块与破碎块上的楔形槽挤压的同时,由于挤压空间逐渐增加,压力变小,液体压力处于临界状态,生产大量的空化气泡;
3)气泡被搅动的过程中破裂,并产生冲击波和射流,能够有效的将液体介质中凝结的有机物破碎、分解、杀死;
4)液体介质充分饱和泥沙量,将大量泥沙从出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德蒙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德蒙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68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