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赛克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7162.6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7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何为;孙明媚;颜博;陈程;刘文昊;王政文;唐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12/42 | 分类号: | C08G12/42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三聚 甲醛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专利发明了一种赛克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树脂以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和赛克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无溶剂醚交换制得。具体过程如下:先将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和赛克加入到带加热装置的捏合机中,开启搅拌并加热至赛克完全融化后加入对甲苯磺酸,并将物料加热至110℃~180℃反应1~8h,随后冷却至室温,将物料从捏合机中倒出,再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产品。该树脂的优点在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过程中基本无三废排放,产品水溶性小,耐热性和成炭性良好,受热时不易发生黄变和不释放出甲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赛克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以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和赛克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无溶剂醚交换制得赛克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方法,属于化工及高分子材料助剂领域。
背景技术
膨胀型阻燃剂(IFR)是一类由酸源(脱水剂)、碳源(成炭剂)和气源(发泡剂)三部分组成的复合阻燃体系,具有阻燃效率较高、燃烧时低烟、释放出的气体低毒等优点,符合当前阻燃材料抑烟、环保的要求[汤朔,靳玉娟,钱立军.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进展.中国塑料,2012,(8):1-8]。尽管如此,但目前使用的IFR也存在不少问题,如:(1)阻燃效果仍较差;(2)IFR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差,易迁移到材料表面,使聚合物的各种物理性能等大幅度下降;(3)水解稳定性差,用它制得的阻燃制品难以满足耐水性要求;(5)显著降低了材料的热稳定性;(6)常用酸源-聚磷酸铵(APP)热稳定性差,分解出的磷酸易腐蚀模具。由于以上原因,IFR的应用也受到限制。
成炭剂是形成膨胀炭化层的基础,是影响IFR阻燃效果的关键物质之一。因此,开发新型成炭剂一直是IFR研究的重点。
目前使用的成炭剂主要是大分子三嗪成炭剂。它兼有成炭和发泡的双重作用,且难溶于水,和聚合物的相容性好,由它和APP复合而成的IFR不仅阻燃效果较传统的明显改善,而且阻燃材料的耐水性和机械性能也显著改善[王悦,祝展聪,周鑫,等.三嗪系成炭剂的研究进展.中国塑料,2018,32(2):10-18;刘鑫鑫,钱立军,王靖宇,等.阻燃材料中成炭剂的研究进展.中国塑料,2015,29(11):7-16]。尽管如此,但这类成炭剂也存在如下问题:1)它主要是以三聚氯氰、单元胺(如乙醇胺、丁胺等)和多元胺(如乙二胺、哌嗪)等为原料,通过缩合和缩聚制得的。由于三聚氯氰取代不完全,产品中一般含有1.0%左右的氯,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阻燃剂的无卤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2)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氯化钠废水,难以治理。另外,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低沸点溶剂(如丙酮),溶剂损失大,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3)阻燃效果和耐水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用其制得的阻燃材料的耐水性仍不能满足国内外的质量标准。
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简称赛克或THEIC)是一种易于合成、且廉价的小分子三嗪化合物,也具有良好的成炭效果[李永强,郝秋芬,杨晶巍,等.Ⅱ型聚磷酸铵和赛克对聚丙烯的协同阻燃作用研究,青岛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2013,34(3):231-235,240;Wenyan Chen,Shanshan Yuan,Yong Sheng,et al.Effect of Charring Agent THEIC on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J.APPL.POLYM.SCI.,2015:41214(1-8)],但它易溶于水,易迁移和析出。尽管通过和多元酸反应形成衍生物聚酯可解决易溶于水的问题,但成炭效果不理想[陈文彦,刘够生.异氰酸酯类成炭剂的合成及在无卤阻燃聚丙烯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31(1):27-31,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71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