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医疗废水降解及其能量回用系统与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7178.7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7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宁;胡亚光;席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2 | 分类号: | C02F1/02;C02F1/72;F01K27/00;F01K25/08;F01K7/32;F01K17/06;F01D15/08;A61L2/07;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医疗 废水 降解 及其 能量 系统 工艺 | ||
一种有机医疗废水降解及其能量回用系统,包括缓冲罐、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室、换热器、近/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透平/膨胀机、压缩机等,双氧水和医疗废水混合后在近/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中进行近/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得到高温高压的气体或者近/超临界状态物质;透平/膨胀机带动压缩机,压缩机驱动制冷循环,为药品存储提供冷源;透平/膨胀机出口的高温高压气体,首先预热进入近/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的双氧水和医疗废水混合溶液,然后依次为高温蒸汽消毒室、区域供暖提供能量后排出;本发明基于近/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将医疗废水中有机物降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进行统筹管理,实现系统的热负荷、冷负荷及污水负荷的协同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技术领域,涉及超临界水氧化、分布式能源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集有机医疗废水降解、医疗设备消毒、低温药品存储及区域供暖的复合工艺流程。
背景技术
医院产生的废水量为每床每天400-1200升/床/天,平均每天约750升/床,不仅仅含有多种化学药品残余成分,还包括多种病毒,具有成分复杂、浓度高、毒性大等特点。医疗废水的有效处理不仅是避免环境污染的必须措施,特殊情况下更是防止病毒扩散、保证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从污水处理的角度来讲,医疗废水含有多种难降解的大分子苯环物质,属于难降解有机废水,传统废水处理方法,如电解法、活性炭吸附法、混凝沉淀法和生物处理法等,很难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实用、环境友好的医药废水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超临界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针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水处理技术,可将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水中的多种有机物进行深度氧化,是一种针对有毒有害医疗废水处理的有效手段。在近/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这些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热能,合理的利用这些热能可以增加能源的利用率,同时可以为药品低温存储、医疗器械消毒提供能量。然而当前利用近/超临界水氧化的高效技术进行医疗废水处理时,未能很好的利用医疗废物降解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热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有机医疗废水降解、医疗设备消毒、低温药品存储及区域供暖的复合工艺流程,基于近/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将医疗废水中有机物降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进行统筹管理,实现系统的热负荷、冷负荷及污水负荷的协同调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医疗废水降解及其能量回用系统,包括:
缓冲罐8,其带有医疗废水入口9和水入口一10;
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室16,其出口与缓冲罐8连接;
换热器一6,其冷源侧入口接所述缓冲罐8的出口以及双氧水入口1,对医疗废水和双氧水进行加热;
近/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3,其入口接所述换热器一6的冷源侧出口,加热后的医疗废水和双氧水混合溶液在其中进行近/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得到高温高压的气体或者近/超临界状态物质;
透平/膨胀机4,其入口接近/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3的出口,出口接所述换热器一6的热源侧入口;
压缩机5,连接所述透平/膨胀机4的输出,进行压缩制冷,通过制冷子系统为低温药品储存室22提供冷能;
换热器二13,其冷源侧入口接水入口二15,热源侧入口接所述换热器一6的热源侧出口,冷源侧出口接高温高压蒸汽消毒室16的蒸汽喷头11;
换热器五23,其热源侧入口接换热器二13的热源侧出口,热源侧出口连接排水口26,冷源侧出口连接医院社区热用户热源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71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