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角度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8098.3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3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韩群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F16C11/10;F16C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马晓亚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调节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角度调节装置,涉及计算机视觉、智能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复位组件、第一转筒;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轴、定位套筒,定位轴与定位套筒通过吻合机构连接,定位套筒与第一转筒相连接;复位组件包括:复位轴、复位套筒,复位轴设置有容纳定位轴的容腔,复位轴与第一转筒相连接;其中,响应于定位轴与定位套筒脱离连接,角度调节装置处于角度可调节状态。该实施方式定位组件和复位组件通过吻合机构连接在一起,同时定位组件和复位组件又可以通过吻合机构脱离连接,从而实现在无需借助工具的前提下,以小巧的结构完成角度调节和角度固定的切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能视觉硬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智能视觉硬件可以用来识别被测物体和环境的信息。传统的智能视觉硬件的转轴是在调节好角度后,用螺丝锁附,增大摩擦力来达到角度固定的目的。或者采用只有阻尼调节角度功能的传统阻尼转轴,但没有办法稳定的固定住角度。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角度调节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角度调节装置。该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复位组件、第一转筒;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轴、定位套筒,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套筒通过吻合机构连接,所述定位套筒与所述第一转筒相连接;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轴、复位套筒,所述复位轴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轴的容腔,所述复位轴与所述第一转筒相连接;其中,响应于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套筒脱离连接,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处于角度可调节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套筒设置有推挤机构,所述推挤机构配置成通过推挤使得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套筒连接;其中,响应于通过设置于所述复位套筒的推挤机构使得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套筒连接,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处于角度固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吻合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定位轴上的外齿和设置于所述定位套筒的内齿,所述定位轴和所述定位套筒通过所述外齿和所述内齿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轴的端部设置有具有倒钩的弹片,所述推挤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复位轴上的卡口和挤压弹片,所述定位轴通过所述倒钩卡在所述卡口处;其中,响应于通过所述挤压弹片挤压位于所述卡口处的所述倒钩,所述定位轴的弹片上的倒钩脱离所述复位轴的卡口处以及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套筒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第一螺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螺钉装配于所述复位套筒,所述第一螺钉通过螺纹于所述复位轴的内腔啮合,所述复位套筒上设置有限位所述第一弹簧的台阶;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一螺钉被挤压,通过所述第一弹簧推动所述复位套筒并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挤压所述复位轴的挤压弹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转筒,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C型卡扣,所述复位轴上设置有配置于所述C型卡扣的卡槽,所述第二转筒的轴向位移限位于所述C型卡扣和所述复位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螺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螺钉通过螺纹与所述定位轴啮合,所述定位轴上设置有限位所述第二弹簧的台阶;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二螺钉被挤压,所述定位轴的外齿和所述定位套筒的内齿通过所述第二弹簧推动所述定位轴并在所述限位台阶的作用下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转筒,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阻尼定位套筒,所述定位轴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阻尼定位套筒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定位轴与所述阻尼定位套筒通过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限位凹槽固定,所述阻尼定位套筒与所述第三转筒通过螺栓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轴上的外齿为倒角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筒和所述第三转筒锁附在同一个待固定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80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