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库深埋岩溶渗漏通道防渗处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9068.4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3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高东红;张晶晶;罗居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苗晓娟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库 岩溶 渗漏 通道 防渗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坝工基础防渗领域的一种水库深埋岩溶渗漏通道防渗处理的方法,实施步骤包括:1、在实施帷幕灌浆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停止施工,先导孔开展地质CT扫描,掌握区间岩溶发育情况。2、根据地质CT扫描结果,在出现异常孔位附近开设物探孔,查明岩溶渗漏通道走向。3、在钻孔过程中出现掉钻时,采用“碎石+自密实混凝土”交替灌注。4、当混凝土无法灌注时或者低邻谷出现渗漏浆液时,采用水泥浆掺加膨润土的膏状浆液灌注。5、岩溶渗漏通道有效封堵后再采用实施帷幕灌浆,质量检查时对灌注膏状浆液区域进行耐久性压水试验。该方法能有效防止浆液沿低邻谷管道渗漏,保证水库防渗的可靠性,同时大大节省工程投资及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坝工基础防渗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库深埋岩溶渗漏通道防渗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技术是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重要措施,尤其在大坝库区防渗中广泛采用,90%以上的水库大坝基础均需通过不同的处理措施才能达到防渗和稳定的要求。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高速发展的步伐已逐步放缓,国内可用以修建水库、大坝的良好的地质条件也越来越少,因此,采用灌浆技术处理不良地质条件的工艺也显得尤为重要。灌浆工程一般投资都较大,当遇见不良地质条件时,传统处理方式往往为加快施工进度而采用较为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造成了较大的工程投资与资源浪费。鉴于上述情况,尤其在一些岩溶地区存在深埋岩溶通道等不良地质条件时,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防止浆液向低邻谷无效扩散,同时又能保证防渗帷幕的可靠性,一种水库深埋岩溶渗漏通道防渗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库深埋岩溶渗漏通道防渗处理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防止浆液沿低邻谷管道渗漏,保证水库防渗的可靠性,同时大大节省工程投资及施工成本。
一种水库深埋岩溶渗漏通道防渗处理的方法,技术方案为:
(1)在岩溶地区实施帷幕灌浆过程中,当出现较集中的异常灌浆孔的异常孔段时应立即暂停帷幕灌浆施工,利用先导孔开展地质CT扫描,掌握区间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分析出现异常孔段的现象包括:钻孔出现掉钻、失水、压水不返水、复灌多次不起压等现象。
(2)根据地质CT扫描的结果及区间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在异常灌浆孔四周钻设物探孔,以便查明岩溶渗漏通道的具体走向,后期物探孔亦可作为投料孔兼观测孔。
(3)在步骤(2)中的物探孔实施过程中,当出现掉钻长度大于0.5m时,向物探孔交替灌注碎石和自密实混凝土,对岩溶渗漏通道进行填充。
(4)当出现碎石和自密实混凝土无法灌注或者低邻谷出现浆液渗漏时采用水泥浆掺膨润土的膏状浆液灌注。
(5)岩溶渗漏通道有效封堵完成后再实施帷幕灌浆,质量检查时对膏状浆液灌注区域除采用常规检查方式外,还需采用耐久性压水试验。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步骤(2)中,物探孔孔径为φ110mm至φ150mm,分布在异常灌浆孔四周1m至2m位置,并依次钻孔,直至找到岩溶渗漏通道。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步骤(3)中,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C20一级配,主要是保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好,不需要振捣,就能密实,另外还需要兼顾一定的强度和防渗性。最大骨料粒径不大于20mm;要求掺加水泥或者粉煤灰,水胶比为0.324;掺加的细骨料选用中粗砂,砂率控制在50%~55%之间。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步骤(3)中,碎石采用级配碎石,粒径为5mm~80mm,碎石占自密实混凝土和碎石总体积的10%。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步骤(4)中,膏状浆液采用在水泥浆中掺入膨润土,膨润土掺量控制为水泥质量的30%以内,一般膨润土掺加量宜分为3级,分别为10%、20%、25%;流动度宜小于130mm。膏状浆液的粘聚性较好,抗冲刷能力强,实现对通道有效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9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弹性结构的外墙保温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产品叠装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