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钠冷快堆系统程序中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0317.1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4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葛莉;单建强;刘东;吴攀;单嘉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3/08;G06F113/14;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钠冷快堆 系统 程序 蒸汽 发生器 计算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钠冷快堆系统程序中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性能的方法,采用固定网格法划分钠冷快堆直流蒸汽发生器,采用固定网格法确定蒸汽发生器热构件网格划分,计算CHF发生的位置。判定各网格换热模式,针对单相液换热、核态沸腾、膜态沸腾和过热蒸汽工况,分别计算各网格换热系数。基于固定网格,使用CHF可移动边界模型对发生CHF现象的控制体再次网格划分,重新计算上、下热构件的换热系数。设置边界条件,重复以上步骤,分别计算每个网格下一时间步换热系数,最终求得每一时刻蒸汽发生器的换热量。本发明既保证钠冷快堆系统分析程序中直流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精度,又提升反应堆数值计算程序的求解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系统安全分析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钠冷快堆系统程序中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钠冷快堆由于冷却剂载热性能好、热惰性大、温度水平高,因此一般采用直流蒸汽发生器来减小反应堆尺寸,提高经济性。三回路直流蒸汽发生器管侧为水,经二回路液态钠加热,与壁面的换热模式包括过冷水对流、过冷沸腾、核态沸腾、膜态沸腾和过热蒸汽对流。各模式换热系数相差很大,尤其是CHF点前后的核态沸腾和膜态沸腾。固定网格内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换热模式,若只选取其中一种模式进行换热计算,会引起换热量的计算误差。同时,如果网格的换热模式发生变化,那么由于差分方程的变化会人为造成解的不连续。这种固定网格内换热模式转变引起的热量剧烈变换,将导致直流蒸汽发生器模拟的震荡问题。
目前直流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固定网格法,另一种是移动边界法。固定网格法是指在计算前将系统划分多个网格,在瞬态计算过程中网格不变,利用守恒方程计算流体的热力学状态。固定网格法适用于系统分析程序,但会造成解的不连续。可以通过增加网格的数量和减少时间不长的方法降低不连续性,但会降低计算效率。移动边界法中,网格边界随换热模式变化,因此网格界面是时间的连续函数,避免计算结果的突跳。同时,移动边界法可以减少网格数目,提高计算效率,但移动边界法不适用于系统分析程序。
钠冷快堆系统分析程序中直流蒸汽发生器仍采用传统固定网格法计算换热,计算效率和计算结果稳定性难以两全。亟待为钠冷快堆系统分析程序开发一种快速准确求解直流蒸汽发生器换热的方法,提升钠冷快堆系统程序瞬态计算的精度和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钠冷快堆系统程序中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性能的方法,既保留系统程序的所有特点,又提升钠冷快堆系统程序瞬态计算的精度和速度。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高钠冷快堆系统程序中蒸汽发生器换热计算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蒸汽发生器水力部件控制体划分方式,采用固定网格法确定蒸汽发生器热构件网格划分,计算CHF位置;
S2、判定各网格换热模式,针对单相液换热、核态沸腾、膜态沸腾和过热蒸汽工况,分别计算各网格换热系数h;
S3、基于固定网格,使用CHF可移动边界模型对发生CHF现象的控制体再次网格划分,重新计算上、下热构件的换热系数;
S4、设置边界条件,重复以上步骤,分别计算每个网格下一时间步换热系数,最终求得每一时刻蒸汽发生器的换热量。
具体的,步骤S1中,CHF点在网格中的具体位置为:
其中,p表示钠侧,ΔL为CHF位置距前一个网格的距离,Tp,CHF为发生CHF时钠侧控制体温度,Ts为水侧饱和温度,Tp,i为钠侧控制体i的温度,U为综合传热系数,ri为传热管内半径,Wp为钠侧流体质量流量,Cp为钠的比热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03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