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降维及重构的储层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44240.5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8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迅;肖富森;文龙;蒋裕强;洪海涛;关旭;王小娟;李明秋;周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28;G06Q10/04;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法君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降维及重构的储层预测方法,所述储层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计算与储层相关的两个第一属性数据体,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两个第二属性数据体,并计算关于模型道权重系数计算的属性数据体;S2:对两个第二属性数据体进行降维处理得到降维数据体,并确定该降维数据体的门槛值,并对关于模型道权重系数计算的属性数据体进行重构赋值后得到模型道权重系数数据体;S3:利用降维数据体及门槛值进行数据重构处理,得到储层重构数据体,并对模型道权重系数数据体进行关于储层品质系数数据体的计算,得到储层品质系数数据体;S4:利用储层重构数据体及储层品质系数数据体进行相关计算,得到一个用于储层预测的储层品质数据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体降维及重构、属性波形分类等计算储层品质数据体来进行储层预测及评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中,通过常规的方法获取地震数据后,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解释,一般要进行相应的储层预测解释流程。在储层预测解释流程中,需要对相关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地震资料进行有关的属性提取、反演等计算,然后就是利用原始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提取或反演的属性数据相互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出储层可能的发育区域和层段,从而完成储层预测工作。
众所周知,储层是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储层的类型也具有多种多样的物理特性。在一个研究区内也可能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储层,如有的储层是裂缝型储层或孔隙型储层,而有的储层则可能是裂缝-孔隙型储层,甚至于岩溶型储层。所以,一个研究区内发育多种类型的储层是较多见的。总体上,这些不同类型的储层有多个物理表现形式,可有不同的地球物理技术对其进行反演计算。如裂缝、岩溶的物理特性可有相干、曲率等地球物理技术对其进行描述;而孔隙度则可利用波阻抗等反演数据与之对应;储层所含的流体性质则可利用频率及振幅、衰减属性等成果对其进行表述。
常规的储层预测技术方法有很多种,基本上可分为叠前、叠后反演两个大类。但对于一个研究区内有多种类型的储层时,往往此时的单一反演或属性成果往往不能很好地对这些多种类型的储层进行描述。如申请号为201110325780.3的发明专利《一种地震多属性RGBA颜色融合方法》利用地震数据的三个不同属性数据进行RGBA颜色融合,生成一个RGBA颜色融合数据体;申请号为201110171068.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地震反演数据预测储层的方法,实现了基于模型反演得到的波阻抗或速度数据进行岩性或储层预测的一种新手段。可见近年来,对储层的各种物理特性预测的技术方法很多,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是,针对储层多种类型的综合的预测技术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常规储层预测技术通常只能预测储层的综合类型或单一类型响应,而不能预测及区分出储层的多个类型。
(2)同一属性数据体往往包含了储层及非储层的信息,并难以在数据中对其进行识别、区分。
为了针对上述常规储层预测技术的不足,解决对同一研究区内的多种储层类型进行相应的区分及描述,本发明提供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技术流程来实现对其多种储层类型及储层优劣等进行预测及评价,使其很方便了解不同储层类型或综合型储层的平面分布情况,从而更好的为油气勘探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准确地识别出优质储层在平面及空间上的分布状态,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降维及重构、属性波形分类等计算形成储层品质数据体来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42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