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44840.1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潇云;胡余勇;马超;王淑禾;金世杰;刘纯;林立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雷钞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传递 桥梁 加固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包括桥面(1)和桥墩(2),其特征在于,相邻四个所述桥墩(2)上设有圈梁(3),所述圈梁(3)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纵梁上部固定设有均匀排布的钢绳(4),所述钢绳(4)的上方设有沿着横梁方向均匀排布的拱形大梁(5),所述拱形大梁(5)的两端设有弧形连接部,所述弧形连接部分别套接在最外侧的两根钢绳(4)上,所述拱形大梁(5)的突出端和桥面(1)紧密接触,两侧所述横梁朝着中心方向上均匀设有升降槽(9),所述升降槽(9)位于相邻两个拱形大梁(5)之间,两侧所述横梁上对应的升降槽(9)内设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的升降槽(9)内,所述支撑板(6)位于钢绳(4)上方,且底面和钢绳(4)紧密接触,相邻所述支撑板(6)的中部设有倒V形支撑架(7),所述倒V形支撑架(7)的顶端和拱形大梁(5)的中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倒V形支撑架(7)的侧壁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拱形小梁(8),所述拱形小梁(8)的突出端朝上且和桥面(1)的底面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3)的横梁和纵梁接触部位设有连接环,所述横梁和纵梁的端部固定连接于连接环上,且所述桥墩(2)穿过连接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的下端设有锁紧抱箍,所述锁紧抱箍对连接环进行上下移动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槽(9)的深度为横梁高度的三分之二,且升降槽(9)从横梁上表面向下开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槽(9)的两侧开设有缓冲槽(10),所述缓冲槽(10)内设有缓冲弹簧(11),所述缓冲弹簧(11)的一端和支撑板(6)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11)的另一端和缓冲槽(1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大梁(5)和拱形小梁(8)于桥面(1)底面的基础部位均垫设有橡胶块。
8.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连接环分别套接在相邻的四个桥墩(2)上,然后又将开口处进行焊接;
(2)将抱箍固定在连接环的下方,对圈梁(3)在桥墩(2)上的高度进行限位;
(3)在两侧的纵梁预先对称开设钢绳(4)穿过的通孔,在两侧的横梁上预先对称均匀开设升降槽(9);
(4)将横梁和纵梁焊接在连接环上,形成矩形的圈梁(3);
(5)将两侧纵梁上的通孔内穿入钢绳(4),并首先将钢绳(4)的一端固定在一侧横梁的外侧,然后在另一端使用预紧装置对钢绳(4)进行预紧,然后将另一侧纵梁外侧的钢绳(4)固定,然后松开预紧装置;
(6)将拱形大梁(5)两端的弧形连接部套接在最外侧的两根钢绳(4)上,且拱形大梁(5)的突出端抵紧桥面(1)的底部;
(7)将支撑板(6)摆放在钢绳(4)上,且支撑板(6)的两端位于对称设置的横梁的升降槽(9)内;
(8)将倒V形支撑架(7)的顶端焊接在拱形大梁(5)的中部下方,然后将其两端焊接在支撑板(6)的中部;
(9)将拱形小梁(8)的两端焊接在相邻倒V形支撑架(7)的侧壁上,且拱形小梁(8)的突出端上部和桥面(1)紧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步骤(1)之前,在连接环和桥墩(2)之间设置环形的橡胶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负载传递式桥梁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7)之前,在拱形大梁(5)的弧形连接部两侧设置卡扣,所述卡扣固定于钢绳(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未经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48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铜片表面除锈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氟苯酚结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