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薯类方便火锅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5208.9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0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邹光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9/30 | 分类号: | A23L29/30;A23L19/12;A23L29/00;A23L3/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赵浩竹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薯类 方便 火锅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食品技术领域的一种薯类方便火锅的加工工艺,主要食材包括:薯类粉丝、菜包、调味包,主要包装材料包括:发热包、叉子、碗、包装膜,其中薯类粉丝以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红薯淀粉或芭蕉芋淀粉60‑70%、马铃薯薯泥10‑50%、碳酸钠0.5‑5%、改性大豆磷脂0.5‑5%,本发明组合形式多样,成品有袋装和碗装,无发热包就是开水冲泡型薯类方便火锅,加发热包就是自热式薯类方便火锅,适量添加马铃薯薯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薯粉的整体品质,添加适量碳酸钠和改性大豆磷脂可以增强方便薯粉的弹性、回复性、胶着性、咀嚼性和拉伸性,减小薯粉的硬度,使薯粉的质构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蔬菜包中含有预熟化马铃薯或甘薯,100℃热水泡2分钟即可食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薯类方便火锅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米粉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条状米制品,营养单一,口味单调,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均衡的追求。而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的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谷类食物相对缺乏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丰富,所以研发一种马铃薯湿薯粉可提高薯粉的营养价值又可丰富薯粉的风味。
马铃薯全粉是脱水马铃薯制品中的一种。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等工艺过程,经脱水干燥而得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统称之为马铃薯全粉。目前,对于马铃薯湿薯粉的研究多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制作,如发明专利CN201610377531.1,公开了一种方便马铃薯湿薯粉的配方及其加工方法,所述马铃薯湿薯粉配方包括:按照重量份,将马铃薯全粉:35~55份、红薯淀粉:15~35份、马铃薯淀粉或木薯淀粉:25~35份、异淀粉酶:0.2~0.4份、复合磷酸盐:0.2~0.6份。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马铃薯全粉成本过高,难以产业化,导致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的薯粉产品。另一方面,方便火锅作为餐饮界新兴品类,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一经推出便备受人们欢迎。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薯类方便火锅及其加工工艺。具体来说,直接将马铃薯制成薯泥,不经脱水干燥,直接与红薯淀粉等以不同比例混合制作半熟化的马铃薯方便薯粉加工工艺,能够在不改变马铃薯添加比例的基础上降低马铃薯粉的生产成本。由于直接采用马铃薯含有大量纤维,直接生产粉丝,容易产生断条现象。根据薯粉的质构特性、蒸煮品质、感官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马铃薯泥的最优添加量在20-30%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薯类方便火锅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薯类方便火锅,其特征在于:主要食材包括薯类粉丝、菜包、调味包,主要包装材料包括发热包、叉子、碗、包装膜,所述薯类粉丝以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
红薯淀粉或芭蕉芋淀粉60-70%、马铃薯薯泥20-30%、碳酸钠0.5-5%,其余为水。
优选的,还包括改性大豆磷脂0.5-5%。
优选的,所述马铃薯湿薯粉以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
红薯淀粉或芭蕉芋淀粉60-70%、马铃薯薯泥20-30%、碳酸钠0.5-1.5%,其余为水。
优选的,还包括改性大豆磷脂0.5-1.5%。
优选的,所述菜包中含有预熟化的马铃薯片、甘薯片。
一种薯类方便火锅的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薯类粉丝、调味包、菜包加叉子、碗、包装膜包装在一起形成开水冲泡型薯类方便火锅成品;将薯类粉丝、调味包、菜包、发热包加叉子、碗、热缩膜包装在一起形成自热式薯类方便火锅成品。
优选的,所述薯类粉丝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52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