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帘式防护实验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5240.7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9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子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劲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9/02 | 分类号: | B01L9/02;B08B1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王玉杰 |
地址: | 4012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帘式 防护 实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帘式防护实验台,包括操作台面,操作台面上布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风管,风管的上端分布有送风孔,风管通过进风管连接有送风装置,用于向所述送风孔供风,以使操作台面的周向产生自下而上的气帘。在操作台面上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台面周向产生的气帘能够防止实验台上部空间内的实验气体向外扩散,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操作台,具体涉及一种气帘式防护实验台。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特殊的实验,比如化工领域的化学实验,在试剂调配、物质反应等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有毒有害的,有的是具有较强刺激性的。然而现有的实验台结构普遍比较单一,不具备防护功能,在进行这类化学实验时,实验人员不得不佩戴口罩、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会导致实验人员面部出现不适,或多或少会影响实验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帘式防护实验台,以解决现有实验台不具备防护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帘式防护实验台,包括操作台面,其关键在于:所述操作台面上布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风管,风管的上端分布有送风孔,风管通过进风管连接有送风装置,用于向所述送风孔供风,以使操作台面的周向产生自下而上的气帘。
采用上述结构,在操作台面上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台面周向产生的气帘能够防止操作台面上部空间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向外扩散,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台面的上方设有气罩,气罩的下端敞口且内部向上凹陷,气罩的上端连接有吸风机,用于抽离操作台面上部空间的环境空气。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抽离,避免污染空气逸散出气帘之外,最大化的保护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台面的下侧设有柜体,送风装置为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柜体内,柜体的柜门上设有通气孔。采用上述结构,以便于设备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气罩呈半球形结构或四棱锥结构。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快速吸收实验产生的气体。
作为优选:所述气罩的内外壁之间设有气道,气罩的外壁上设有排风口,内壁上分布有进风孔,排风口和进风孔均与气道连通,所述吸风机连接在排风口上。采用上述结构,吸风机启动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实验气体抽离。
作为优选:所述进风孔螺旋分布在气罩的内壁上。采用上述结构,有助于实验气体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气罩的内外壁之间设有补气通道,补气通道通过补气口连接有补气风机,气罩内壁的下端位置设有与补气通道连通的补气孔。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补气风机向气罩内主动补风,能够在气罩内形成气旋涡流,即降低气罩内的压强,从而确保实验台上方的实验气体快速从气罩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气罩在对应补气孔的位置设有倾斜布置的迎风角。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气旋涡流的快速形成,以提高实验气体的排出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气帘式防护实验台,在操作台面上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台面周向产生的气帘能够防止实验台上部空间内的实验气体向外扩散,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气帘式防护实验台的正向视图;
图2为操作台面的俯视图;
图3为实验台的侧视图;
图4为气罩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气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劲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劲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5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