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V喷墨墨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5730.7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1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韩栋;明亚强;范晓华;周孝远;林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墨库图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30 | 分类号: | C09D11/30;C09D11/32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杨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uv 喷墨 墨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数码喷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UV喷墨墨水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提供的UV喷墨墨水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5%‑30%,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5%‑20%,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25%‑60%,光引发剂5%‑15%,余量为色粉和助剂;其中,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为烷氧基改性的丙烯酸酯,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二元醇二丙烯酸酯,且二元醇二丙烯酸酯包括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该UV喷墨墨水光固化速度快,将其应用于帆布印刷,可解决现有UV喷墨墨水在帆布不易固化的问题,同时,该UV喷墨墨水还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由其形成的光固化膜致密度高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能,可使得喷墨印刷于帆布上的图案不容易开裂。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码喷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V喷墨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数码喷墨行业得到飞速发展,UV喷墨是利用紫外线固化的一种数码喷墨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适用介质广、不需要后处理和节能环保等优点。UV喷墨是在紫外线固化印刷油墨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工作原理与紫外线固化印刷油墨相同,且墨水的组成影响着固化薄膜的性能。
目前,帆布制品在社会上的应用很多,其个性化设计成为发展趋势,在帆布上进行数码喷墨的方法能满足帆布制品的多种个性化设计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然而,现有UV喷墨墨水与帆布的匹配性较低,例如,帆布为多孔网状材料,UV喷墨墨水在该介质上不易固化,采用柔性墨水,则固化速度慢,打印后气味较大,市场不能接受;而且膜层交联密度低,颜色不够鲜艳;硬性油墨虽然固化速度较快,但容易开裂,而且手感很差,这些限制了UV喷墨技术在帆布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V喷墨墨水,旨在解决现有UV喷墨墨水在帆布上不易固化,且无法兼顾柔韧性和致密性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UV喷墨墨水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UV喷墨墨水,应用于帆布印刷,以所述UV喷墨墨水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UV喷墨墨水包括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组分:
余量为色粉和助剂;
其中,所述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为烷氧基改性的丙烯酸酯,所述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二元醇二丙烯酸酯,且所述二元醇二丙烯酸酯包括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本申请提供的UV喷墨墨水,主要由特定重量百分含量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和光引发剂组成,其中,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为烷氧基改性的丙烯酸酯,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二元醇二丙烯酸酯,且二元醇二丙烯酸酯包括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在上述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下,使得UV喷墨墨水具有较快的光固化速度,将该UV喷墨墨水应用于帆布印刷,可解决现有UV喷墨墨水在帆布不易固化的问题,同时,该UV喷墨墨水还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由其形成的光固化膜致密度高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能,可使得喷墨印刷于帆布上的图案不容易开裂,持久性佳,且手感好,利于提高帆布制品的品质。
相应地,一种UV喷墨墨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上述UV喷墨墨水提供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光引发剂、色粉和助剂;
将部分所述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部分所述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部分所述助剂以及所述色粉进行混合,制得色浆;
将所述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剩余所述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剩余所述双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剩余所述助剂以及所述光引发剂进行混合,制得混合液;
将所述混合液与所述色浆进行混合,过滤,获得所述UV喷墨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墨库图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墨库图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57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氢氧化镁浆料供给装置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