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螺旋缠绕管缠绕装置及其缠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5803.2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6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仪清;李莉;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莉 |
主分类号: | B29C53/58 | 分类号: | B29C53/58;B29C53/80 |
代理公司: | 重庆精研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9 | 代理人: | 刘晓丹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螺旋 缠绕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模块螺旋缠绕管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面板(1)、设置在工作面板(1)一侧的若干压紧滚柱以及电机Ⅰ(4);所述缠绕装置通过若干压紧滚柱夹持于管壁上,若干所述压紧滚柱包括夹持于缠绕管内壁上的内滚柱(3)以及夹持于缠绕管外壁上的外滚柱(2),外滚柱(2)与内滚柱(3)之间构成与缠绕管弧形管壁相契合的弧形轨道(6);在工作面板(1)上设置有待接模块(5)接入缠绕管的进料口(7),所述进料口(7)设置在压紧滚柱一侧并正对接头处待接模块(5)的位置;所述电机Ⅰ(4)带动至少一个压紧滚柱沿螺旋缠绕管模块(5)缠绕方向间歇性螺旋转动,在压紧滚柱停歇期间,待接模块(5)穿过进料口(7)与接头处的模块(5)沿管道轴向卡合以实现模块(5)首尾相接,在压紧滚柱转动期间,内滚柱(3)与外滚柱(2)将待接模块(5)与螺旋缠绕管轴向相邻模块(5)相互上下压紧卡合以实现模块(5)沿螺旋缠绕管轴向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螺旋缠绕管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5)首尾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插接结构(51),首尾相邻的模块(5)之间通过插接结构(51)左右插接相互卡合;所述模块(5)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卡合结构(52),沿螺旋管轴向相邻模块(5)之间通过卡合结构(52)上下卡合相紧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螺旋缠绕管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Ⅰ(8)以及与气缸Ⅰ(8)通过管道连接的气泵Ⅰ(9),所述气缸Ⅰ(8)固定设置在工作面板(1)上;所述模块(5)沿螺旋缠绕管轴向上设置有横向通孔(53),在通孔(53)内预设有连接杆,沿螺旋缠绕管轴向相邻螺旋线上的模块(5)之间的通孔(53)相互对齐;在压紧滚柱停歇期间,气缸Ⅰ(8)通过其活塞杆沿螺旋缠绕管轴向推动通孔(53)内的连接杆至相邻模块(5)连接处从而将轴向上相邻模块(5)紧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螺旋缠绕管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工作面板(1)上的止动装置,所述止动装置包括连接在工作面板(1)上的连接件(18)以及设置在连接件(18)上的若干制动器(19);所述连接件(18)自工作面板(1)延伸至缠绕管的管壁上,在压紧滚柱停歇期间若干制动器(19)与缠绕管的管壁相配合将缠绕装置限定于管壁上;在压紧滚柱转动期间,制动器(19)脱离缠绕管管壁,缠绕装置随滚柱滚动沿模块(5)缠绕螺旋线运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螺旋缠绕管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连接结构;所述密封连接结构为焊接金属模块的焊接结构或粘接其他模块的喷胶结构;所述密封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工作面板上的密封工作头(20),通过所述密封工作头(20)将待接模块无缝固定在螺旋缠绕管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模块螺旋缠绕管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电机Ⅱ(10)、气缸Ⅱ(11)、与气缸Ⅱ(11)通过管道连接的气泵Ⅱ(12)以及固定设置在电机Ⅱ(10)输出轴上承载模块(5)的摆动臂(13);所述摆动臂(13)上设置有搬送模块(5)的储物槽(14),所述储物槽(14)上设置有与进料口(7)相配合的开口;所述电机Ⅱ(10)输出轴与螺旋缠绕管轴心同轴设置,所述工作面板(1)通过套筒活动连接在摆动臂(13)和电机Ⅱ(10)本体之间的输出轴上;所述气缸Ⅱ(11)设置在储物槽(14)上,其活塞杆端部设置有将储物槽(14)内的模块(5)通过进料口(7)推入相对应的待接模块处的推片(15),所述推片(15)设置在储物槽(14)内;所述摆动臂(13)在原始位置装填模块(5)后通过电机Ⅱ(10)带动,将承载有模块(5)的储物槽(14)摆动至工作面板(1)的进料口(7)处,且储物槽(14)开口与进料口(7)正对,在气缸Ⅱ(11)作用下通过推片(15)将储物槽(14)内的模块(5)通过进料口(7)推入并与接头处的模块(5)首尾相连,气缸Ⅱ(11)的活塞杆收回再摆动至摆动臂(13)原始位置装填模块(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莉,未经李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58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MBBR工艺的生物膜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