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种面料免水洗活性或酸性染料印花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6378.9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兆梅;胡志刚;朱海云;孙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帛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38 | 分类号: | D06P1/38;D06P1/39;D06P1/44;D06P1/66;D06P1/6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种 面料 水洗 活性 酸性染料 印花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面料印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种面料免水洗活性或酸性染料印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喷印固色增效免洗胺并同时进行数码印花;S2、加热烘干,使吸色剂提前有效;S3、数码喷印后的面料进行蒸化以及柔软定形;S4、进行成品检验包装;所述多种面料包括但不限于全棉、羊毛、真丝、再生纤维素面料;本发明方案围绕研发合成固色增效免洗胺展开,该免洗胺化学结构为多胺型可交联分子,具有多活性基团;由于固色增效免洗胺含有多个活性基团,交联反应率可达100%,形成的交联结构使染料的固色率达到100%;同时,反应不需要外加碱或加酸催化,活性染料水解问题也得以解决,最终实现免水洗印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印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种面料免水洗活性或酸性染料印花方法。
背景技术
因传统活性染料的数码印花固色率中浅色只能达到60~80%,深色及大红色只能达到50~60%的固色率,且传统活性染料数码印花需要借助大量的电解质促染和大量的碳酸钠提供相对稳定的PH值使活性染料和面料的纤维反应产生共价键结合固色。由此带来了含高色度和高盐碱的废水,不利于资源再生和环保的要求。且传统活性染料印花工艺时间长,水电汽能源消耗大,因不确定每批的印花固色率需要不断对色以确认颜色,工作繁琐,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种面料免水洗活性或酸性染料印花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种面料免水洗活性或酸性染料印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喷印固色增效免洗胺并同时进行数码印花;
S2、加热烘干,使吸色剂提前有效;
S3、数码喷印后的面料进行蒸化以及柔软定形;
S4、进行成品检验包装;
所述多种面料包括但不限于全棉、羊毛、真丝、再生纤维素面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固色增效免洗胺有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种设置方式为固色增效免洗胺直接复配在染液中,第二种设置方式为固色增效免洗胺经过数码喷头喷印。
优选的,所述第一种设置方式中的固色增效免洗胺复配在染液中,经过数码印花机在数码印花车间完成。
优选的,所述第二种设置方式的具体过程为固色增效免洗胺经过数码喷头按照打印花型图案灰度图的明暗需要量自动喷印,固色增效免洗胺用量为染液用量的30%~80%,在固色增效免洗胺灰度图上对位打印活性或酸性染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烘干温度为80℃~140℃,时间为3~1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蒸化温度为100℃~110℃,蒸化时长8~20分钟,定型温度为100~180℃,定型时间为25s~35s。
优选的,所述固色增效免洗胺采用含活性反应基的多胺型化合物、多交联基多胺型结构有机化合物、多活性反应基的叔胺或季铵型有机化合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偏硅酸钠、催化剂奎宁、异奎宁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水溶液,固色增效免洗胺用量浓度为2g/L~300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全棉、羊毛、真丝、再生纤维素面料免水洗工艺的技术研发,围绕研发合成固色增效免洗胺展开,该免洗胺化学结构为多胺型可交联分子,具有正电荷特征以及多活性基团;借助库伦引力,固色增效免洗胺被快速吸附纤维表面,并在温和条件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化学键键合到纤维,纤维表面电荷由负变正;在电荷引力作用下,活性染料或酸性染料被吸附到纤维表面,温和条件下,染料分子可同时与固色增效免洗胺及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或络合结构;由于固色增效免洗胺含有多个活性基团,交联反应率可达100%,形成的交联结构使染料的固色率达到100%;同时,反应不需要外加碱或加酸催化,活性染料水解问题也得以解决,最终实现免水洗印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帛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帛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63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伐合金套筒
- 下一篇:一种双电机同步带控制四向移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