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风良好的养蚕工厂智能化养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6640.X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3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华;顾卫杰;楼竞;孙天佑;王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良好 养蚕 工厂 智能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良好的养蚕工厂智能化养蚕装置,包括:底部基座;间隔座,与底部基座间隔设置;若干个减震件,间隔连接在底部基座和间隔座之间,并且与底部基座和间隔座之间形成一隔腔;碎料件,连接在间隔座上;输送件,连接在碎料件上,用于输送被碎料件粉碎的桑叶;培养件,连接在间隔座上,与输送件连接,用于培养蚕体;以及温湿调控机构,连接在间隔座上,与培养件连接,用于控制培养件中的温度、湿度;克服了养殖环境不易控制,清理蚕沙不方便,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化养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通风良好的养蚕工厂智能化养蚕装置。
背景技术
养蚕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桑蚕的用途极广,但其饲养过程非常繁琐,幼蚕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叶约八天成为熟蚕,最后吐丝结茧;
养蚕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养蚕收益减少甚至绝收的情况发生,不仅需要控制养蚕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效果,而且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将蚕体和桑叶放置到养蚕架上,蚕体食用桑叶后,会排出蚕沙,若蚕沙持续堆积,会影响蚕体的正常成长发育,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蚕沙;
目前的养蚕技术,在喂食桑叶时需要人工一层层的向养蚕箱中添加,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影响了养蚕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风效果,导致蚕体的成熟时间延长,进而延长蚕体吐丝的时间,降低经济收益,同时蚕沙清理大都是将养殖的蚕体更换新的养蚕箱,需要人工手动将蚕体一条条转移,容易对蚕体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良好的养蚕工厂智能化养蚕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养殖环境不易控制,清理蚕沙不方便,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技术问题。
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风良好的养蚕工厂智能化养蚕装置,包括:
一底部基座;
一间隔座,与所述底部基座间隔设置;
若干个减震件,间隔连接在所述底部基座和所述间隔座之间,并且与所述底部基座和所述间隔座之间形成一隔腔;
一碎料件,连接在所述间隔座上;
一输送件,连接在所述碎料件上,用于输送被所述碎料件粉碎的桑叶;
一培养件,连接在所述间隔座上,与所述输送件连接,用于培养蚕体;
以及一温湿调控机构,连接在所述间隔座上,与所述培养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培养件中的温度、湿度;
其中,所述培养件包括:一箱体,底部连接在所述间隔座上,侧壁上具有若干个第一通孔和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与所述输送件连接,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与所述温湿调控机构连接,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还具有若干个门体;
一上盖,连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上;
一风机,连接在所述上盖的顶部上;
一温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上盖的内壁上;
一湿度传感器,连接在所述上盖的内壁上;
一可升降支撑座,连接在所述箱体内,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靠近底部处;
一第一电机,连接在所述可升降支撑座上;
一中心轴,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被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旋转;
一支撑横挡,连接在所述箱体内,用于支撑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66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