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Dynamo创建桥梁预应力管道模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6854.7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4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鲍大鑫;曹少卫;陈一鑫;张涛;严晗;王斌;张文学;严心军;张涛;张邦旭;谢静;宋宝仓;郭新贺;林剑远;张帅;占游云;田仲翔;吴璇;王磊;朱立刚;张超甫;张胜超;陈天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8;G06T17/05;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企鸿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2 | 代理人: | 刘帅帅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dynamo 创建 桥梁 预应力 管道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Dynamo创建桥梁预应力管道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创建Dynamo环境下的桥梁设计线;基于设计线创建密集空间坐标系;基于桥梁横坡调整空间坐标系;创建预应力管道平面大样图Revit族;创建预应力管道立面大样图Revit族;Dynamo执行分解,计算点X、Y、Z坐标值;基于所述空间坐标系创建密集的三维空间点;基于所述密集的三维空间点,创建预应力管道中心线;基于所述预应力管道中心线创建预应力管道,本发明适用于BIM桥梁技术领域,能够实现现浇梁中预应力管道模型的快速、精准创建,为BIM桥梁领域在预应力管道模型的创建做了一次创新和突破,还能够降低了出错的概率,提高了预应力管道模型的创建速率,具备显著的高效性,更具有很高的可拓展性,可推广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BIM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Dynamo创建桥梁预应力管道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浇预应力桥梁中的预应力管道又称波纹管,其压浆密实性好坏对桥梁的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据统计,由于压浆不密实导致预应力管道内钢绞线锈蚀,预应力提前丧失,可造成桥梁实际寿命缩短至设计寿命的十分之一,截止到2002年,各种桥梁总和约有28万座,其中,危桥约有9597座,它们平均开始出现问题的年限是7年,在工程中,预应力管道的正确定位、避免与钢筋及预埋件碰撞和挤压都能很大程度上消除预应力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避免预应力管道内钢绞线锈蚀而导致的预应力提前丧失;
然而,现有技术难以快速、精准地创建桥梁预应力管道模型,导致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存在缺陷,同时现有技术创建桥梁预应力管道模型过程繁琐,模型创建速率慢,模型创建出错的概率高,而且现有技术难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现浇梁预应力管道模型的创建,可拓展性低,可推广性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Dynamo创建桥梁预应力管道模型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Dynamo创建桥梁预应力管道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Dynamo环境下的桥梁设计线;
基于设计线创建密集空间坐标系;
基于桥梁横坡调整空间坐标系;
创建预应力管道平面大样图Revit族;
创建预应力管道立面大样图Revit族;
Dynamo执行分解,计算点X、Y、Z坐标值;
基于所述空间坐标系创建密集的三维空间点;
基于所述密集的三维空间点,创建预应力管道中心线;
基于所述预应力管道中心线创建预应力管道。
优选的,所述创建Dynamo环境下的桥梁设计线包括:
在Revit环境中,通过Dynamo程序,读取数据或三维设计线元素,将其转换为Dynamo环境中的空间曲线,其中转化的步骤是生成NurbsCurve,再转换为PolyCurve,作为Dynamo环境下的桥梁设计线,记录桥梁设计线的起点桩号。
优选的,所述基于设计线创建密集空间坐标系包括:
在Dynamo环境中,将桥梁设计线向XY平面投影,形成桥梁平面设计线;
通过需要创建预应力管道模型所在的一联现浇梁的图纸信息,记录该联现浇梁中预应力管道的管道起始桩号、管道结束桩号,根据管道桩号差,确定要等分的数量,作为计算程序的数据输入端;
在管道起始桩号和管道结束桩号之间,基于等分数量进行划分,形成等差桩号列表,通过等差桩号列表中每一项桩号减去起点桩号,得到相对桩号列表,根据相对桩号列表在桥梁平面设计线上取对应桩号点,将桩号点沿竖直向上投影到桥梁设计线上,形成对应的三维空间点;
取所述三维空间点为原点,取所述三维空间点在桥梁设计线的切向量的相反向量为Z轴,取垂直Z轴且沿竖直向上方向的空间向量为Y轴,建立一组Dynamo环境下的密集空间坐标系列表,列表成员数量与等分数量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68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键式支路间绝缘标准化全自动测试仪
- 下一篇:晶体管栅极及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