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进气歧管专用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7470.7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1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李国明;李志平;陈延安;杨波;罗忠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51/06;C08L23/06;C08K9/04;C08K7/14;C08J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魏峯;宋缨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歧管 专用 增强 聚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进气歧管专用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62.8‑55.0份,相容剂3.0‑5.0份,热稳定剂涂覆短切玻璃纤维33.0‑37.0份,热稳定剂1.0‑2.0份,加工助剂0.2‑1.0份。该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较好的热老化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进气歧管专用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由于其无毒、环保、可回收等优势,且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高强度机械性能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使得聚丙烯问世以来,迅速在汽车、电子电器、建筑、纺织、包装、农林渔业和食品工业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替代尼龙、ABS以及PBT等工程塑料,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聚丙烯由于其高性价比优势,逐步取代尼龙、PBT、PC/ABS等工程塑料,在汽车内外饰零部件、汽车发动机周边零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聚丙烯本身耐热性不足,为了在发动机周边零部件中得到应用,通常添加玻璃纤维进行改性,玻璃纤维的加入赋予了聚丙烯材料优异的刚性和耐热性,大大拓展了聚丙烯的使用范围。玻璃纤维为保证与聚丙烯的相容性,都会采用浸润剂进行表面处理,在玻纤表面形成一个界面层,这个界面层与聚丙烯的相容性非常优异,保证了外界应力能由聚丙烯基材通过界面层顺利传导到玻纤表面,从而赋予了最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界面层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聚丙烯材料的整体热老化性能,特别是对于进气歧管等汽车发动机周边对于热老化要求极度苛刻的汽车零部件影响非常大。
中国专利CN106633584A公开了一种高刚性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54~80%、改性玻璃纤维10~40%、马来酸酐接技聚烯烃弹性体5~15%、热稳定剂0.2~0.3%、抗氧剂0.1~0.5%、光稳定剂0.1~0.2%、分散剂0.15~0.5%。该聚丙烯材料具有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但是该材料的热老化性能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进气歧管专用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聚丙烯材料的热老化性能差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进气歧管专用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62.8-55.0份,相容剂3.0-5.0份,热稳定剂涂覆短切玻璃纤维33.0-37.0份,热稳定剂1.0-2.0份,加工助剂0.2-1.0份。
所述组合物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59.0份,相容剂4.0份,热稳定剂涂覆短切玻璃纤维35.0份,热稳定剂1.5份,加工助剂0.5份。
所述聚丙烯为均聚高结晶聚丙烯,聚丙烯熔融指数≥10g/10min,聚丙烯结晶度≥45wt%。其中熔融指数的测试方法为GB/T 3682-2000,测试条件为230℃、2.16Kgf;结晶度的测试方法为密度法。
所述相容剂为均聚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为1.0wt%,接枝率采用酸碱滴定法测试。
所述热稳定剂均为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硫代酯类抗氧剂和受阻胺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热稳定剂涂覆短切玻璃纤维中短切玻璃纤维的直径为7-14um,长度为3-6mm。
所述热稳定剂涂覆短切玻璃纤维是将短切玻璃纤维、热稳定剂、三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搅拌均匀后,超声均质,干燥得到。
所述加工助剂为聚乙烯蜡A-C540A。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进气歧管专用玻纤增强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7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