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清理的耳鼻咽喉科护理用吸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47592.6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4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彭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崔雷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清理 鼻咽 喉科 护理 用吸痰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清理的耳鼻咽喉科护理用吸痰设备,具体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供压机体,所述箱体与供压机体间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箱体内等距开设有十一个清洁槽。本发明通过安装组件的设置,使供气管与吸痰管可自动夹紧安装和拆除,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防止对吸痰管接口进行撑拉,延长了吸痰管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连接时的密封性,保证了吸痰器的抽吸效果,防止了痰液的泄漏,保证了病人与医护人员的使用安全性,本发明通过清洁组件的设置,可对不同内径的吸痰管内壁进行自动的充分清洁,使吸痰管的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好,洁净率高,便于医护人员的安全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清理的耳鼻咽喉科护理用吸痰设备。
背景技术
吸痰器主要是电动式多功能负压吸痰器和简易手动吸痰器,操作端需要连接吸痰管或海绵吸痰管方可使用。一般常用电动式,有电源开关和手控开关,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吸痰和口腔护理,简单易学。用于对伤病员进行常规吸痰、气管切开等处理,适用于部队战救医疗以及医院或家用有呼吸道粘液或呕吐时的及时吸痰处理。
现有吸痰器是医院耳鼻咽喉科护理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吸痰器使用时需要手动将吸痰管连接到负压吸引器上,吸引完成后再将吸痰管拔下,在护理中如此反复操作,不仅耗费劳力,延长医疗护理的时间,还会使吸痰管接口被撑大,与负压吸引器间的密封性变差,在影响吸痰器抽吸效果的同时,接口连接不稳还易造成痰液的泄漏,使病人与医护人员面临着交叉感染的风险。
由于吸痰管管壁密封,清洗也较为麻烦,故在其使用完成后,其内部管壁的依附物常常难以去除,且吸痰管内部的洁净情况难以通过医护人员的肉眼去捕捉,洁净率不够的吸痰管再次投入使用,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方便清理的耳鼻咽喉科护理用吸痰设备,通过安装组件的设置,使供气管与吸痰管可自动夹紧安装和拆除,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防止对吸痰管接口进行撑拉,延长了吸痰管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连接时的密封性,保证了吸痰器的抽吸效果,防止了痰液的泄漏,保证了病人与医护人员的使用安全性,通过清洁组件的设置,可对不同内径的吸痰管内壁进行自动的充分清洁,使吸痰管的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好,洁净率高,便于医护人员的安全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手动安装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导致耗费劳力,延长医疗护理的时间,使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间的密封性变差,影响吸痰器抽吸效果,造成痰液的泄漏,使病人与医护人员面临着交叉感染的风险,吸痰管使用完成后,管壁清洗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清理的耳鼻咽喉科护理用吸痰设备,包括箱体和供压机体,所述箱体与供压机体间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箱体内等距开设有十一个清洁槽,十一个所述清洁槽内均安装有清洁组件,所述供压机体左上部固定连通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组件;
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基准杆,所述基准杆上部外壁滑动套接有配合筒,所述配合筒上部与基准杆下部外壁均套接有第一套筒,所述配合筒底部与基准杆底部外壁均转动套接有第二套筒,两对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间均转动卡接有三对连板,六对所述连板间均通过卡销转动连接有支板,中部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间通过螺纹杆转动连接有三个插板;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基准管,所述基准管上部内等距开设有三个传动槽,三个所述传动槽内均滑动连接有夹块,所述基准管下部外壁内等距转动连接有三根转轴,三根所述转轴内端外壁均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上部设置有过渡圈,所述过渡圈下壁开设有与齿轮啮合连接的齿牙,所述过渡圈上壁固定连接有螺旋条,所述夹块下壁开设有螺旋条转动连接的从动凸槽。
进一步地,所述基准杆转动连接在清洁槽下部的箱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筒上部与基准杆下部外壁均开设有外螺纹,两个所述第一套筒内壁均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均由圆筒与三个转座固定连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7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