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模块化的钚污染土壤异位淋洗去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47959.4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5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沈忠;徐辉;占佳;梁威;张春;冯良齐;樊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B09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王颖 |
地址: | 8417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模块化 污染 土壤 淋洗 去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模块化的钚污染土壤异位淋洗去污方法,包括污土粒度分级与分析模块、污土筛分减容前处理模块、污土分级淋洗去污模块、废液处理与回用模块等四个模块。该方法是在污染土壤粒度分级与分析基础上,先通过筛分前处理初步实现污土质量减容,降低综合去污成本,再对剩余部分进行分级淋洗去污,将污土中钚‑239含量降至3700Bq/kg或100Bq/kg以下,然后对淋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处理,实现其豁免排放或回用。与现有技术相比,以功能模块化的方式构建流程,不仅有利于指导后续核心技术参数的优化以及配套技术设备的建设,还能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各模块的拆解、搭配与集成,进而提高流程操作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能模块化的钚污染土壤异位淋洗去污方法。
背景技术
放射性污染物的处理/处置已成为核能和平利用与核技术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放射性污染土壤去污/修复备受各国政府和民众关注,是当前核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核武器生产、核反应堆运行以及突发性核事故等产生大量含钚放射性污染物,是全球或地区性土壤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钚同位素的剧毒性和长半衰期,导致其潜在的环境生态危害长期存在,进入土壤后与其组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不仅结合紧密、难以清除,还可能通过气溶胶悬浮、扬尘和微生物/植物摄取吸收-食物链转移进入生态循环,威胁人类健康。
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内华达(Nevada)试验场污染土壤的清污工作,钚是清污的首要关注核素,涉及的方法有粒度分离、磁分离、生物处理、土壤淋洗等。Nevada试验场钚污染区大部分土壤粒子的粒径在(5-125)×10-3mm,近90%的钚分布于(5-53)×10-3mm的土壤颗粒中,其中Tonopah试验区化爆钚污染土壤中,粒径大于0.3mm的颗粒占土壤总重的35-40%,而该粒度区间土壤的钚活度浓度小于100pCi/g(3700Bq/kg),筛分后可实现一定程度的污土质量减容。湿法磁分离实验室效果较好,但工程示范的效果不佳,主要受污土性质以及钚与土壤结合方式的影响。生物处理技术可将Nevada试验场原本需要进行处置的钚污染土壤减容80%以上。此外,针对Nevada试验场含钚污染土壤的减容处理需求,Steve L Hoeffner等对可能用到的污土减容/去污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涉及的技术包括摩擦擦洗、粒度分级、重力沉降分离、浮选、气选、分段门、生物修复、磁分离、玻璃固化及化学淋洗等,其中微生物修复和化学淋洗均可将土壤中钚-239、钚-240的活度浓度由1100pCi/g(41000Bq/kg)降到200pCi/g(7400Bq/kg)以下,且经济可行,尤其化学淋洗对钚的去除更为彻底,污土的减容率高达95%。国内关于钚污染土壤去污/修复的技术研究尚处于实验室开发阶段,涉及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淋洗、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其中化学淋洗对土壤中钚的去污率可达90%以上。
化学淋洗是二十世纪美国环保署(EPA)重点推荐的土壤修复方法之一。根据修复地点不同,土壤化学淋洗技术可分为原位和异位两种方式。原位化学淋洗是在污染场地直接进行,无需开挖大土方量土壤,利于人员防护,适用于水力传导系数大于10-3cm/s的多孔隙、易渗透土壤,如沙土、沙砾土壤、冲积土和滨海土等,具有成本较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但缺点是操作条件不易控制,无法预测去污效果与持续修复时间,还可能带来地下水污染等。异位化学淋洗先是将污染土壤从受染区域转移至地面反应设备中,再加入淋洗剂洗涤污土,然后对含污染物的淋出液进行处理,最后将洗后土壤收集、回填或采用其它方式进一步处理/处置。异位淋洗技术适用于砂粒与砾石占比超过50%的污染土壤,可用堆浸、搅拌浸出及柱法等方式进行,虽然需要一定的土壤采掘、运输等费用,但是处理过程便于实现系统控制,修复效果稳定,易于实现废物减量化,能够限制有害污染物的扩散范围,而且相关设备一般为组装式和移动式,能够重复使用,因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3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79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