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胸外科医生用肋骨牵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8574.X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6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薛峰;卢文婧;耿捷;李松仑;姚凯;张冬;胡健强;张明明;董川;郭洁;杨思怡;王月月;张娜;杜艳玲;刘海军;何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尚睿致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2 | 代理人: | 何凯英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外科 医生 肋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胸外科医生用肋骨牵开装置,包括固定组件、支撑组件和牵开组件,支撑组件与牵开组件之间设有滑动定位组件;牵开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板页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滑动设在支撑组件上的箱体和固定设在箱体下端两侧的“U”型空管,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分别滑动套接在“U”型空管远离箱体的两端;箱体内部通过两个转轴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齿轮,转轴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垂直于第一活动臂,转轴上分别穿设有卷线筒,卷线筒上分别固定并缠绕有拉绳,拉绳通过滑轮组与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固定连接。本发明能与床固定连接,结构稳定;避免压迫患者;牵开力度均匀,避免撕扯刀口;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外科医生用肋骨牵开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胸外科手术中,常需要用胸腔牵开器将肋骨之间的开口撑开,以方便进行手术,目前,传统的胸腔撑开器的结构包括固定臂、移动臂、板页、摇动手柄、齿条等结构,通过控制移动臂在齿条上的滑动来控制胸腔撑开器的张开程度,由此达到撑开肋骨的目的。
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目前使用的撑开器在撑开开口时,其整个重量全部压在患者身上,不仅有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医生在操作时容易误碰,导致其移位,影响手术进程;现有的撑开器是通过移动臂的移动来调节其与固定臂的相对位置,这样的操作导致开口两侧的皮肤和肌肉不能同时以等同的力度被撑开,医生往往需要边调节移动臂边将整个牵开器向固定臂一侧移动,更加费力,且撑开的开口中心往往与手术位置对应不精确,增加手术难度;其次,调节时调节速度过快或用力过猛都会造成对开口的撕扯和伤害,影响整个手术过程。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及问题的胸外科医生用肋骨牵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胸外科医生用肋骨牵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胸外科医生用肋骨牵开装置,包括用于与手术床一侧固定连接固定组件、设在所述固定组件上端的支撑组件以及滑动设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牵开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牵开组件之间设有滑动定位组件;
所述牵开组件包括第一活动臂、第二活动臂、板页以及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动设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箱体和分别固定设在所述箱体下端两侧的“U”型空管,所述第一活动臂和所述第二活动臂分别滑动套接在所述“U”型空管远离所述箱体的两端内;
所述箱体的内部分别通过两个转轴连接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两个所述转轴的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二者垂直于所述第一活动臂和所述第二活动臂,两个所述转轴上还分别穿设有卷线筒,两个所述卷线筒上分别固定并缠绕有拉绳,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U”型空管连通的孔,两组所述拉绳分别通过滑轮组与所述第一活动臂和所述第二活动臂固定连接;
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穿出所述箱体的侧壁并与手柄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的套筒以及倒“L”型伸缩杆,所述倒“L”型伸缩杆套接在所述套筒内,且二者之间通过定位螺栓固定;
所述倒“L”型伸缩杆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轴承连接一丝杆,所述丝杆上螺接有一螺母,所述箱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螺母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穿出所述倒“L”型伸缩杆的端部并与手把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至少包括三个滑轮,第一个设在所述卷线筒正下方的所述箱体底部,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别设在所述“U”型空管内部的第一个弯折处和第二个弯折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85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