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表箱漏电警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9739.5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6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漏电 警告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辅助装置领域,提出一种金属表箱漏电警告装置,包括感应模块、微处理器、报警模块、电源模块,其中感应模块与金属表箱表面连接设置,用于感应采集金属表箱的漏电信息;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用于根据采集的金属表箱漏电信息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号,报警模块接收报警信号后工作并发出警告提醒;电源模块分别与感应模块、微处理器、报警模块的供电端连接,用于为感应模块、微处理器、报警模块供电。本发明通过感应模块实时采集当前金属表箱的漏电信息,并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判断后驱动报警模块工作发出警报,实现实时性发生的接地缺失漏电隐患的检测和警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辅助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表箱漏电警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低压用户较多,金属表箱使用率较高,电力运维人员需要定期对金属表箱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无接地金属箱补接地线,但随着时间迁移及现场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单纯以人力方式现场排查难以实现快速发现安全隐患及消缺。目前主要对金属表箱粘贴警示标识进行防触电提醒,但对于实时性发生的接地缺失漏电隐患仍然存在无法及时发现的问题。
公开号为CN203587644U(公开日:2014-05-07)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金属表箱,为解决箱体可能存在漏电的问题,提出在金属表箱内接线口位置设置隔离接线与表箱接触的防漏电绝缘条,且二次电缆接线均设置在表箱背面防漏电窃电的绝缘防护管中。然而,该金属表箱仍然存在无法实时检测发现漏电现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无法实时检测发现金属表箱的漏电现象的缺陷,提供一种金属表箱漏电警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表箱漏电警告装置,包括感应模块、微处理器、报警模块、电源模块,其中:感应模块与金属表箱表面连接设置,用于感应采集金属表箱的漏电信息;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用于根据采集的金属表箱漏电信息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号,报警模块接收报警信号后工作并发出警告提醒;电源模块分别与感应模块、微处理器、报警模块的供电端连接,用于为感应模块、微处理器、报警模块供电。
本技术方案中,金属表箱漏电警告装置通过磁铁吸附或通过螺栓等零件与金属表箱贴附连接设置。其中微处理器中预设有报警阈值,感应模块实时地将其采集的漏电信息发送至微处理器中进行判断,当漏电信息大于预设的报警阈值时,判断当前金属表箱存在漏电现象,微处理器向报警模块发送电信号,报警模块接收报警信号后工作并发出警告提醒。
优选地,装置还包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感应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放大电路包括3个依次连接的三极管T1、T2、T3,其中:三极管T1的基极与感应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电源模块电连接;三极管T1、T2的集电极分别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T3的集电极电连接。
优选地,报警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蜂鸣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报警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D1、D2和电阻R1,其中:电阻R1的一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电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或锂电池组。
优选地,电源模块还包括太阳能充电单元,太阳能充电单元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太阳能充电单元包括太阳能直流转换板,太阳能直流转换板安装设置在金属表箱外表面。
优选地,感应模块包括电流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9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手及其机械手指
- 下一篇:存储装置重读表的生成方法、测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