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丝的收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1483.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0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席远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贵义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553 | 分类号: | B65H54/553;B65H54/44;B65H54/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5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丝 收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丝的收线装置,包括机架、铜丝辊、摇摆架组件、供盒组件、清污盒和更换组件;铜丝辊安装在机架上,摇摆架组件包括摇摆架本体和引导辊,引导辊安装在摇摆架本体上,供盒组件包括供盒槽和直线驱动器,直线驱动器位于供盒槽内,清污盒包括盒体和清污柱,盒体的后部设置有向外的呈竖直状态的第二折边,更换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转轴和夹片,第一电机驱动转轴旋转,多个夹片均匀的安装在转轴上;本发明的铜丝的收线装置在摇摆架本体上设置了供盒组件、清污盒和更换组件,利用旋转的夹片周期性的从供盒槽内取出清污盒并将清污盒输送至清污工位,实现铜丝清洁的同时也实现了清污盒的定时更换,确保铜丝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丝的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铜丝收线装置一般包括铜丝辊、动力组件和引导辊,动力组件驱动铜丝辊旋转,待收线的铜丝经过引导辊的引导后缠绕在铜丝辊上,铜丝辊通过不断的旋转最终缠满铜丝形成铜丝卷。由于铜丝的种类很多,有些铜丝在成卷之前需要经过退火等前置处理,这些针对铜丝的处理方法会导致铜丝的表面粘附水渍、油污等杂质,因此部分铜丝在成卷的过程中还伴随对铜丝的清洁。现有技术的做法是让铜丝从两个清洁辊中穿过,这种做法的缺陷是油污很容易堆积在清洁辊的表面,导致铜丝的清洁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收线装置利用清洁辊清洁铜丝的做法效果差,铜丝表面的脏污留存较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丝的收线装置,包括机架、铜丝辊、摇摆架组件、供盒组件、清污盒和更换组件;
铜丝辊安装在机架上,铜丝辊由动力组件驱动旋转,本发明中涉及的铜丝辊和动力组件与现有技术各类铜丝收线装置一致;
摇摆架组件包括摇摆架本体和引导辊,摇摆架本体安装在机架上,引导辊安装在摇摆架本体上,铜丝经引导辊引导后缠绕在铜丝辊上;
供盒组件包括供盒槽和直线驱动器,供盒槽安装在摇摆架本体上,直线驱动器位于供盒槽内,供盒槽的出料端设置有向内的呈竖直状态的第一折边,供盒槽的底面与第一折边之间具有间隙;
清污盒包括盒体和清污柱,盒体的后部设置有向外的呈竖直状态的第二折边,盒体内的后部设置有引导槽和安装孔,引导槽与安装孔连通,清污柱安装在安装孔内(清污柱可以采用海绵制成),盒体的前部设置夹持边;盒体位于供盒槽内,直线驱动器驱动盒体向供盒槽的出料端移动,第一折边卡住盒体的第二折边;盒体第二折边的厚度小于供盒槽的底面与第一折边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更换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转轴和夹片,第一电机和转轴均安装在摇摆架本体上,第一电机驱动转轴旋转,多个夹片均匀的安装在转轴上;当盒体处于供盒槽的出料端时,盒体的夹持边位于夹片的旋转路径上;夹片的旋转路径与铜丝相切;
在供盒槽内放置一排多个清污盒,最前端的清污盒受到后方清污盒的挤压作用,使得最前端的清污盒紧压在第一折边上,最前端清污盒的底部悬空,最前端清污盒依靠第二折边与第一折边之间的摩擦力保持悬空状态(清污盒的重量很轻);当第一电机驱动转轴旋转之后,夹片夹住最前端清污盒的夹持边,最前端的清污盒向下运动脱离供盒槽(后排的清污盒前进填补空位),离开供盒槽的清污盒随着夹片运动至铜丝处,铜丝从清污盒盒体的引导槽嵌入安装孔内,清污柱对不断前行的铜丝进行清洁处理;第一电机定期驱动转轴旋转,旋转的转轴能够将使用后的清污盒带走并依照前述方法补上新的清污盒,实现了清污盒的自动更换,保障铜丝清洁效率。
本发明中涉及的清污盒属于可重复利用的产品,清污盒使用后只有内部的清污柱(例如海绵柱)变脏,工作人员只需要更换清污盒内的清污柱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截面呈喇叭口形状,方便铜丝进入引导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贵义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贵义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1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