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1505.4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4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施昌旭;夏敏;刘桦;张艳伟;石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智造新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06;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44;C22C38/50;B22F3/10;B22F3/24;B22F5/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顾翰林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自动 变速箱 换挡 齿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齿轮本体和外齿;齿轮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压轴中心孔;外齿设置在齿轮本体的外圆周面上;齿轮本体的一侧成一体化设置有定位套,定位套上设置有第一凹槽;齿轮本体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齿轮本体上还设置有连接孔和减重孔。制备: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包括如下过程:按照换挡齿轮的合金成分进行配料并混合→压制成型→烧结硬化→回火→检验包装入库。本发明的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降低了拨毂总成装配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组件成本,利于汽车轻量化;本发明采用的粉末冶金制备方法,成本低,生产的齿轮满足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高精度、高品质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自动变速箱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及其粉末冶金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需要具备高精度、高力学性能的特性。同时伴随着节能降耗的需要,汽车正向着轻量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是由钢件机加工完成,与压铸件的定位导向套配合组装。两个零件加工成本高、产品重量重、不利于汽车轻量化,齿轮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本发明通过将齿轮本体与定位套采用一体化设置,总成装配取消了压铸件定位套,降低了拨毂总成装配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组件成本,并且在不影响齿轮抗压强度的前提下,齿轮本体上设置了减重孔,使得换挡齿轮重量在原来基础上大幅下降,利于汽车轻量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的粉末冶金制备方法,粉末冶金基体具备孔隙、自润滑特性,有利于降低换挡齿轮工作噪音,提高变速箱性能,采用合适的原材料配方和烧结硬化方法生产,使产品强度高、变形小,满足高精度、高强度使用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本体和外齿;所述齿轮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压轴中心孔;所述外齿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的外圆周面上;所述齿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套,且所述定位套与所述齿轮本体成一体化设置,所述定位套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齿轮本体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用于装配该换挡齿轮的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所述齿轮本体上还设置有若干连接孔和若干用于减轻所述换挡齿轮整体重量的减重孔。具体地,本发明通过将齿轮本体与定位套采用一体化设置,总成装配取消了压铸件定位套,降低了拨毂总成装配难度、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组件成本,并且在不影响齿轮抗压强度的前提下,齿轮本体上设置了减重孔,使得换挡齿轮重量在原来基础上大幅下降,利于汽车轻量化。相较于传统的钢件机加工换挡齿轮和铸件定位套组合装配,本发明的换挡齿轮和定位套设计成一体件,减少零件个数、提高装配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同时提高了总成的精度和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设置为6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齿轮本体上。具体地,6个所述减重孔两两一组分成3组,每组减重孔之间等间距的设置在所述齿轮本体上。所述的减重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的齿轮本体上,这样可以使得本发明的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的整体重量均匀,便于其安装时位置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减重孔为腰型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孔设置为3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齿轮本体上。具体地,所述的3个连接孔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组减重孔之间;所述的连接孔为圆形的螺栓孔,所述连接孔在装配该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时可以在其中连接螺栓用于将该换挡齿轮固定连接,并且均匀的设置3个连接孔可以使受力更均匀。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拨毂换挡齿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智造新材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智造新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1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