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育正常无肌间刺鱼类新品种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2379.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匡友谊;佟广香;郑先虎;杨建;孙志鹏;曹顶臣;孙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育 正常 无肌间刺 鱼类 新品种 培育 方法 | ||
发育正常无肌间刺鱼类新品种培育方法,涉及一种无肌间刺鱼类新品种培育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将肌间刺去除的方法。本发明发育正常无肌间刺鱼类新品种培育方法:一、敲除原有鱼类品种受精卵中的bmp6基因,获得F0代个体;二、对F0代进行突变体筛选,配组获得F1代群体;三、对F1代群体进行突变体筛选,选取具有相同移码突变的个体进行交配,构建F2代,筛选出F2中的纯合突变个体;四、对F2代纯合突变个体进行扩繁,获得无肌间刺鱼类的新品种。本发明能够获得肌间刺缺失的品系,且不影响生长,能够稳定遗传,可以解决生产上肌间刺小,难以发现,不易剔除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肌间刺鱼类新品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全球鱼类养殖产量的90%来自于27种鱼类,而在这27种鱼类中有12种含有肌间刺,养殖产量占鱼类养殖产量的69%以上。肌间刺是硬骨鱼类的一种特有骨骼,位于肌节间的小骨骼,由肌腱或韧带骨化而来。因肌间刺的存在,会造成人们在食用过程中的不便,甚至身体伤害,同时也造成了鱼肉产品加工上的麻烦,因此肌间刺的遗传改良成为鱼类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
目前已有采用杂交育种制备少肌间刺品系的方法,如国家发明专利“异育银鲫新品系优化选育育苗方法”(专利号:ZL201010140103.X)和“一种生长快及少肌间刺的杂交鲂鲌的构建方法”(专利公开号:CN201710788633),获得了肌间刺数量少的异育银鲫新品系和鲂、鲌杂交新品种。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鲍宝龙等(发明专利申请号:202010451275.2)采用基因编辑对鲢、鳙mstn基因进行了敲除,建立了肌间刺变粗的鲢和鳙新品种选育方法。高泽霞等研究发现,在斑马鱼中敲除scxa基因,可获得肌间刺数量减少70%以上的品系(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11104496.6;Nie et al.,2020),但根据研究发现,此肌间刺数量减少的斑马鱼品系肋骨等主轴骨骼发育异常,影响了鱼体的正常生长(Nieet al.,2020;Kague et al.,2019)。虽然目前有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减少肌间刺数量的方法,但均有一些缺陷,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将肌间刺去除的方法。
本发明发育正常无肌间刺鱼类新品种培育方法:
一、敲除原有鱼类品种受精卵中的bmp6基因,获得F0代个体;
二、对F0代进行突变体筛选,配组获得F1代群体;
三、对F1代群体进行突变体筛选,选取具有相同移码突变的个体进行交配,构建F2代,筛选出F2中的纯合突变个体;
四、对F2代纯合突变个体进行扩繁,获得无肌间刺鱼类的新品种。
本发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定向编辑鱼类的bmp6基因,能够获得肌间刺缺失的品系,且不影响生长,能够稳定遗传,可以解决生产上肌间刺小,难以发现,不易剔除的难题。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可获得大量可稳定遗传的突变体鱼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突变检测交配策略示意图;Wild type为野生型个体、Cas9F0为显微注射F0代个体。
图2是实施例1中野生型菌落PCR产物测序峰图,下划线为靶位点,方框为bmp6基因敲除位点。
图3是实施例1中突变型菌落PCR产物测序峰图,下划线为靶位点,方框为bmp6基因敲除位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2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