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延时控制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3237.X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3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4 | 分类号: | H04N7/14;H04N7/15;H04N21/64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时 控制 方法 装置 网络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延时控制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延时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系统当前的接收延时和系统最大接收延时,获取丢包数量阈值;如果待重传的媒体包数量大于所述丢包数量阈值,增加所述接收延时;如果所述待重传的媒体包数量小于所述丢包数量阈值,减小所述接收延时。应用在丢包重传过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时控制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丢包的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丢包重传技术,解决丢包问题。具体地,当发生丢包时,接收端会按照预先设置的发送频率,向发送端发送重传请求,该重传请求指示需要重传的数据包;发送端根据重传请求重新向接收端发送该数据包。
然而,在实时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丢包重传的抗丢包性能并不理想,尤其在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视频通话、视频会议等业务中,丢包重传需要至少一个传输往返时间的特点导致与实时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时控制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能够平衡抗丢包性和实时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延时控制方法,应用在丢包重传过程中,包括:根据系统当前的接收延时和系统最大接收延时,获取丢包数量阈值;如果待重传的媒体包数量大于所述丢包数量阈值,增加所述接收延时;如果所述待重传的媒体包数量小于所述丢包数量阈值,减小所述接收延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延时控制装置,应用在丢包重传过程中,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系统当前的接收延时和系统最大接收延时,获取丢包数量阈值;
第一延时更新模块,用于如果待重传的媒体包数量大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丢包数量阈值,增加所述接收延时;
第二延时更新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待重传的媒体包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丢包数量阈值,减小所述接收延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以上所述的延时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丢包数量阈值是根据系统当前的接收延时和系统最大接收延时获取的,使得丢包数量阈值与接收延时具有对应关系,从而在判断待重传的媒体包数量和丢包数量阈值之间大小关系时,考虑到了接收延时的作用,进而在更新接收延时时,即考虑到了抗丢包性,又兼顾了实时性,从而达到平衡抗丢包性和实时性的作用。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延时控制方法,所述根据系统当前的接收延时和系统最大接收延时,获取丢包数量阈值的步骤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其中,T为所述丢包数量阈值,D0为所述接收延时,Dmax为所述系统最大接收延时。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分段式的丢包数量阈值,实现非线性自适应的延时控制。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延时控制方法,所述增加所述接收延时包括:根据当前时间、上一次更新所述接收延时的时间,以及所述系统最大接收延时,获取接收延时增长率;根据所述接收延时增长率,增加所述接收延时。
另外,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延时控制方法,所述根据当前时间、上一次更新所述接收延时的时间,以及所述系统最大接收延时,获取接收延时增长率的步骤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32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RP粘结性能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腰椎穿刺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