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粉末冶金的高密度不锈钢制品配方及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3466.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3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肖勍;陈圣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日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3/10;C22C3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粉末冶金 高密度 不锈钢制品 配方 及其 工艺 | ||
一种基于粉末冶金的高密度不锈钢制品配方及其工艺,它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它包括具体以下步骤:配置配料,配料混合,压制成型,烧结,配料包括SUS304或SUS310与铜粉及润滑剂,SUS304或SUS310为主要材料,应保证其足量,铜粉为200目铜粉,铜粉其含量为3%‑5%,润滑剂含量为1%,烧结过程中,烧结炉达到温度1250度,此时铜粉融化温度,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发明的制造工艺,能够使其不锈钢件的结构间隙变小,从而提升不锈钢整体密度,进而增加了不锈钢的耐磨能力、强度、韧性及防锈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粉末冶金的高密度不锈钢制品配方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粉末冶金法与生产陶瓷有相似的地方,均属于粉末烧结技术,因此,一系列粉末冶金新技术也可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而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不锈钢在日常使用中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
现有技术中,不锈钢采用传统制造时,一般直接进行压制、烧结,从而导致其不锈钢的结构间隙较大,密封往往无法更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影响不锈钢的耐磨能力、强度、韧性及防锈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不锈钢采用传统制造时,一般直接进行压制、烧结,从而导致其不锈钢的结构间隙较大,密封往往无法更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影响不锈钢的耐磨能力、强度、韧性及防锈能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粉末冶金的高密度不锈钢制品配方及其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粉末冶金的高密度不锈钢制品配方及其工艺,它包括具体以下步骤:配置配料:配置SUS与铜颗粒物及其润滑剂,在配置时,应当保证其配置的配料符合国家标准,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便用于保存材料;配料混合:将其配置好的配料进行混合,通过机械进行混合,使其材料能够得到搅拌混合;压制成型:通过机械将其混合好的配料进行压制,以便得到一定的形状,从而得到所需的粉末冶金制品;烧结:将其压制好的材料,且具有一定形状的材料,通过机器高温进行烧结,利用高温的烧结作用,从而将其材料最终变成不锈钢制品。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所述配料包括SUS304或SUS310与铜粉及润滑剂。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所述SUS304或SUS310为主要材料,应保证其足量。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所述铜粉为200目铜粉。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所述铜粉其含量为3%-5%。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所述润滑剂含量为1%。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所述的烧结过程中,烧结炉达到温度1250度,此时达到铜的熔点,铜粉熔化。而主材料为铁及其合金粉未达到融点,铜熔化后能进入铁原子间隙,进而影响合金密度,能够提高零件的密度,同时增强零件韧性。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所述混合可采用专业立体混料机混合均匀或三维混料机混合等机械混合。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所述压制成型可采用压机通过磨具压制成型。
作为本发明更为具体的:铜粉中的铜元素熔化后渗入铁粉合金使得压制件密度更好,通过铜分子与铁分子的相互结合,使其制造的合金密度更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发明的制造发明,能够使其不锈钢件的结构间隙变小,从而提升不锈钢整体密度,进而增加了不锈钢的耐磨能力、强度、韧性及防锈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日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日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3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渗油耐磨损的润滑轴承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加工用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