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3732.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0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陆臣省;陆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雅宝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6 | 分类号: | D04H1/46;D04H1/4291;D01F1/10;D01F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无纺布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无纺布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一种抗菌无纺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50‑60份聚丙烯树脂;10‑12份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8‑10份纳米TiO2。其制备工艺为:S1.纤维丝的制备;S2.纤维网的制备;S3.无纺布的制备。本申请的抗菌无纺布采用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分子结构中的醛基基团能与微生物细胞中的酶分子结构上的氨基基团结合,抑制了酶活性,进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细胞生长和增殖,减少了微生物在无纺布表面滋生,从而减少了无纺布表面的霉变,提高了无纺布的抗菌效果;另外,本申请的制备工艺通过分密度对纤维层进行针刺,提高了纤维丝之间连接的致密性,使得制得的无纺布韧性更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纺布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现有技术中的无纺布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应用。例如其在纸尿布、卫生巾、护垫、湿巾、创可贴、口罩、食品包装袋等产品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发明人发现无纺布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出现霉变现象,影响无纺布的加工使用,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无纺布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出现霉变现象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无纺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无纺布,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50-60份聚丙烯树脂;
10-12份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
8-10份纳米TiO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基团,当微生物粘附于无纺布表面时,醛基基团与微生物细胞中的酶蛋白酪氨酸激酶分子结构上的氨基基团结合,抑制了酶蛋白酪氨酸激酶的酶活性,进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细胞生长和增殖,减少了微生物在无纺布表面滋生,使得无纺布更加耐放,提高了无纺布的抗菌效果;纳米TiO2吸收了紫外光后形成带负电荷的高活性电子,高活性电子迁移到TiO2的表面与吸附在TiO2表面的H2O发生氧化形成自由基,自由基穿透吸附在无纺布上的微生物的细胞膜并破坏膜结构,有利于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蛋白酪氨酸激酶结合,达到提高无纺布抗菌作用的效果。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4-6份1-(丁烷-1-磺酰)吡咯烷-2-羧酸和0.2-0.4份催化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丁烷-1-磺酰)吡咯烷-2-羧酸与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混合后能在高温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得到的产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非极性的碳链和极性的羟基基团,当微生物吸附于无纺布的表面时,非极性的碳链部分进入微生物细胞膜上的磷脂层,极性的羟基基团进入蛋白质层,使得微生物细胞上的脂质-蛋白质双分子结构被破坏,引起微生物菌体形态变化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使得无纺布的抗菌性能更好。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二氧化锆。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1-2份15%(v/v)稀盐酸和0.2-0.4份铁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雅宝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雅宝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3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