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季节长期储能的定型相变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4650.8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1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史全;李艳更;孙克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季节 长期 定型 相变 材料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季节长期储能的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相变材料赤藓糖醇作为蓄热单元,聚合物聚丙烯酰胺与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网络作为支撑材料,制备得到跨季节长期储能的定型相变材料。本方法所制备的跨季节长期储能的定型相变材料具有相变潜热高、储能稳定性好、热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和成本低廉的优点,易于其在太阳能热能存储、废热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了一种跨季节长期储能的定型相变材料的设计及其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热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的能源,也是最丰富的能源形式之一。开发热能储存技术来有效的提升热能使用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各种热能储存技术中,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存技术以其运作简单、能量储存密度大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变材料可以在其相变循环中吸收/释放能量,并且在能量转变过程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另外,相变过程具有可逆性、循环稳定性,能够满足长期循环使用的需要。但是,相变材料对温度敏感,温度降至结晶点以下时就会结晶释放潜热,从而不能将热能长期储存起来。可以看到,开发可长期相变储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我国能源发展意义重大。并且高效长期相变储能材料能够储存数周或数月的热量,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解决能源时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上非常有效。
有机类相变材料,如多元醇类对金属设备无腐蚀且具有良好的成核特性、化学特性和热稳定性;此外,多元醇类相变材料之一的赤藓糖醇是天然产物,原料廉价易得;且具有无毒、不易燃、无腐蚀性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相变储能材料,在废热传输、太阳能蓄热、汽车废热循环系统领域备受关注。赤藓糖醇分子间有大量氢键,过冷度高,可通过外加物质与其形成氢键,使其在冷却过程中不结晶,而在再加热过程中出现冷结晶以及随后的熔化。因此本发明的重点在于通过水溶性酚醛树脂交联聚丙烯酰胺作为支撑材料,通过支撑材料分子上氨基与赤藓糖醇分子间形成大量氢键,使其在降温过程中不出现结晶,而是在再加热过程中结晶以及随后的熔化,可用作长期储能的相变材料。该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储热密度高、放热可控等优点,适用于太阳能热能储存、废热传输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跨季节长期储能的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得材料可长时间稳定高效储热,且具有优越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可用于太阳能热能储存或废热传输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取一定质量的六亚甲基四胺和甲醛水溶液,N2气氛下溶于一定体积乙醇中;
(2)称取一定质量的间苯二酚室温搅拌下溶于一定体积乙醇溶液,然后滴入0.05ml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水溶液;
(3)取一定量步骤(2)制备的间苯二酚乙醇溶液,使用滴液漏斗逐滴滴入步骤(1)制得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制备得交联剂水溶性酚醛树脂,转移至试剂瓶中,冷藏保存;
(4)取一定质量聚丙烯酰胺和赤藓糖醇,一定温度下溶于一定体积水中,然后加入一定量步骤(3)制备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一定温度、N2气氛下反应一定时间后,转移至烘箱中一定温度下烘干制得跨季节长期储能的定型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用的NaOH水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为1-10%,优选为1-5%,且质量分数为2%时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加入间苯二酚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1-1:2,优选为1:1.3–1:1.7,且在1:1.5时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间苯二酚与甲醛的反应时间为0.5–1h,优选为0.5–0.8h,且反应时间在0.5h时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间苯二酚与甲醛的反应温度为40-80℃,优选为40-60℃,最佳为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4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