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节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6044.X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0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领驭立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B60L53/51;H02S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宗兵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节能 功能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节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主机体、壳体、底板和防护钢罩,所述壳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主机体。本发明通过在主机体的底端安装有自保护结构,使用时当汽车在倒车发生失误或有突发情况对充电桩壳体产生碰撞时,冲击车辆接触高度与与防护罩平齐,对防护罩产生碰撞时按压到内部设置的卡接块,使其通过弹性圈的作用回缩至内凹槽内,使主机体与壳体之间失去固定连接后可在壳体内部快速下落,通过预留槽的设置与底板底端连接的预留结构卡接完成下落保护,下落时主机体底端安装的缓冲垫可与预留结构内部设置的防护垫接触,有效下落隐藏至地底,避免充电桩遭受撞击时主体结构受损,有效减小损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节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发明兴起后专门为新能源汽车服务使用的充电设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绿色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我们发展的理念,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对汽油的消耗和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空气的洁净度保护产生较大的贡献,因此新能源汽车一经使用得到较大的推广和喜爱,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的安装十分有必要,可对外出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电能,传统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在使用时汽车倒车或者行驶易造成撞击损坏,使用防护效果不佳,现需要一种使用时遇到撞击可进行应急自保护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但是现有一种带有节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传统的带有节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在使用时汽车倒车或者行驶易造成撞击损坏,使用防护效果不佳,遇到撞击时主体结构掉落倒地或被碾压,后期恢复维修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节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装置内部主体结构防护不佳,整体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节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包括主机体、壳体、底板和防护钢罩,所述壳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主机体,且主机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显示操作屏,所述主机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指示按键,所述主机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自保护结构,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槽,所述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护钢罩,且防护钢罩的内部设置有预留槽,所述防护钢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防护钢罩的底端焊接有底板,且底板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固定栓,所述防护钢罩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节能结构,所述底板的底端设置有地面,所述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预留结构,所述防护钢罩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线管,且线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插接在卡接槽的内部,所述自保护结构包括固定杆、弹性圈、防护罩、卡接块、槽口和内凹槽,所述固定杆固定焊接在主机体的底端,所述槽口设置在壳体的外侧壁内,所述内凹槽安装在固定杆的内部,所述弹性圈固定连接在内凹槽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接块与弹性圈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连接在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主机体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主机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的外径小于限位槽的内径,所述限位块和限位槽呈限位导向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接块的外径小于槽口的内径,所述卡接块可通过弹性圈的弹性作用与槽口卡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腐蚀涂层,且防腐蚀涂层在壳体的外侧壁上呈均匀涂抹分布。
优选的,所述节能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承载架、槽孔、支撑架、螺杆和活动槽,所述支撑架焊接在防护钢罩的顶端,所述槽孔设置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螺杆贯穿连接在槽孔的内侧壁上,所述活动槽套接在螺杆的外侧壁上,所述承载架与活动槽的顶端焊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卡接安装在承载架的内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承载架可通过活动槽和螺杆的设置完成角度翻转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领驭立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镇江领驭立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6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