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6257.2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1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杰;杜立强;谢超;王硕;赵祎辉;张洪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郜彦茹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平台,包括沿匝道钢桥依次设置的若干平台单元,相邻平台单元之间通过第一钢丝绳机构连接,所述平台单元包括通过左右2个吊架设置于所述匝道钢桥下方的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两个操作台,以及连接2个所述操作台的连通通道,所述操作台的外侧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吊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侧,2个吊架之间通过第二钢丝绳机构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安拆方便,经济实用,便于运输,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大大方便施工需要,保障了操作人员的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匝道钢桥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平台。
背景技术
钢结构桥梁安装施工企业在匝道钢桥梁施工时,常规施工方法是完全封闭施工作业区,这样施工方法没有太大难度。但是一旦遇到在城市闹市区等施工区域施工时,为了保证不影响交通,即在施工下面的道路还需要“正常”交通运行,同时还需要有一定限高限宽交通限位措施,这样,在施工技术措施的组织方面往往显得不是很到位,甚至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此施工时,但是现实情况是:
1)、前期施工需要大量的技术施工防护措施,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率低下;
2)、常规操作往往存在安全隐患,时常操作人员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当然施工效率很低,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因此,研发一种吊平台,降低城市闹市区等施工区域施工时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显得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吊平台,其结构简单、安拆方便,经济实用,便于运输,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大大方便施工需要,保障了操作人员的施工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吊平台,用于匝道钢桥梁的安装施工,包括沿匝道钢桥依次设置的若干平台单元,相邻平台单元之间通过第一钢丝绳机构连接,所述平台单元包括通过左右2个吊架设置于所述匝道钢桥下方的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右两个操作台,以及连接2个所述操作台的连通通道,所述操作台的外侧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吊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侧,2个吊架之间通过第二钢丝绳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上靠近所述连通通道的位置还设置有操作架,所述操作架通过螺栓设置于所述操作台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架包括4个主立柱,以及连接4个主立柱的下层连接框架、中层连接框架和顶层连接框架,所述下层连接框架和所述中层连接框架均为方形,所述中层连接框架上铺设有操作架踏板;所述顶层连接框架为U型,U型所述顶层连接框架的开口朝向连通通道设置;4个所述主立柱分别为第一主立柱、第二主立柱、第三主立柱和第四主立柱,所述第一主立柱和所述第二主立柱之间设置有辅立柱,所述辅立柱与所述第二主立柱还通过若干长连杆连接,所述长连杆设置于所述中层连接框架的上方,所述辅立柱与所述第一主立柱之间还通过若干第一短连杆和若干安全链条连接,所述第一短连杆设置于所述中层连接框架的下方,所述安全链条设置于所述中层连接框架的上方、且与所述长连杆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钢丝绳机构与所述第二钢丝绳机构结构相同,均包括手拉葫芦,以及设置于所述手拉葫芦两侧的钢丝绳,两侧的所述钢丝绳分别与设置于所述手拉葫芦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台包括平台框架,铺设于设置于所述平台框架上的平台踏板,设置于所述平台框架上的平台围栏,所述平台围栏上与所述连通通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活动杆;
所述连通通道包括通道框架,和铺设于所述通道框架上的通道踏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通道框架两侧的通道围栏,所述通道框架包括2个与相对应平台框架固定连接的侧框架,连接2个侧框架的中间框架,所述侧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中间框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插杆,所述插杆插设于所述插孔内、并与所述插孔通过定位销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6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