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泄洪雾化区地面厂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9203.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4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江波;何建华;邓兴富;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E04H5/02;F24F7/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仁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洪 雾化 地面 厂房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洪雾化区地面厂房结构,属于水电站厂房领域,提供一种能够将地面厂房直接布置于泄洪雾化区内的泄洪雾化区地面厂房结构,包括坝体或山体和地面厂房部分,所述地面厂房部分设置于泄洪雾化区的范围内;还包括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将地面厂房部分整体与外部隔离地包围在内部,在围护结构上设置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进风通道的入口端设置于泄洪雾化区的范围以外或在端口处设置有防雨和除湿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围护结构将地面厂房部分隔离的包围在内部,实现了地面厂房部分与泄洪雾汽、降雨的隔离,因此可有效地减小泄洪雾化对地面厂房部分的影响且实现地面厂房部分内部通风,保证地面厂房部分的正常、有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电站厂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泄洪雾化区地面厂房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水电站泄洪时,雾化影响区核心区实测、数值模拟最大降雨强度可以达到50mm/h及以上,超过“特大暴雨”250mm/d的雨强标准。随电站运行方式不同,部分电站泄洪可能贯穿整个汛期,亦即泄洪雾化区发生“特大暴雨”的时长占比很长。为避免泄洪雾化影响水电站厂房的正常运行,传统水电站厂房厂址选择时尽量避免在雾化影响区范围内布置地面厂房,或者直接采用地下厂房布置型式。
但是传统解决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同地下厂房相比,地面厂房投资具有很大的优势(投资可能较地下厂房少50%甚至更多),若因泄洪雾化原因将地面厂房排除在外采用地下厂房会极大增加工程投资,影响电站的经济性;
(2)仍采用地面厂房方案,将厂房布置于泄洪雾化影响区以外或泄洪雾化影响较小部位,则会人为增加输水建筑物长度,同样会带来很大的投资增加;
(3)仍采用地面厂房方案,地面厂房布置于泄洪雾化影响区内,泄洪建筑物被迫采用底流消能方式,以减轻泄洪雾化影响;导致消能方式受限,影响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地面厂房直接布置于泄洪雾化区内的泄洪雾化区地面厂房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泄洪雾化区地面厂房结构,包括坝体或山体和地面厂房部分,所述地面厂房部分设置于泄洪雾化区的范围内;还包括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将地面厂房部分整体与外部隔离地包围在内部,地面厂房部分和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间为通风层,在围护结构上设置有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进风通道的入口端设置于泄洪雾化区的范围以外或在端口处设置有防雨和除湿结构。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进场交通,所述进场交通的一端穿过围护结构后与地面厂房部分连通,进场交通的另一端设置于泄洪雾化区的范围以外或在端口处设置有防雨和除湿结构。
进一步的是: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为隧洞、竖井、风道或风管。
进一步的是:在进风通道内设置有进风动力装置。
进一步的是:在排风通道内设置有排风动力装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进风动力装置和排风动力装置为风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围护结构将地面厂房部分隔离的包围在内部,进而实现了地面厂房部分与泄洪雾汽的隔离,因此可直接将地面厂房部分设置于泄洪雾化区的范围内;由于有围护结构的存在,因此也可有效地阻挡泄洪雾化产生的雾汽,避免泄洪雾化对地面式厂房的侵蚀,保证地面厂房部分的正常、有效运行。同时,通过设置相应的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实现了围护结构内部空气的有效、正常流通,保证了围护结构内部的作业环境正常。另外,本发明中还通过设置进风动力装置,实现围护结构内处于有压状态,进而即使在围护结构没有达到完全密封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阻止泄洪雾汽进入到围护结构内部,进而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围护结构内部不受到泄洪雾汽的侵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泄洪雾化区地面厂房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92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