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摆式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9793.8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9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大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14 | 分类号: | F16F15/14;F16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摆式 减振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式的离心摆式减振器。离心摆式减振器具备:旋转体;惯性体,其以能够与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而被配置;滚动体,其对旋转体与惯性体以能够进行相对旋转且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进行连结;支承部,其限制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滚动体的移动且容许旋转体的径向上的滚动体的移动;凹部,其对滚动体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保持;滚动面,其被形成于凹部的内周面上,并与滚动体接触而使滚动体滚动,在经由滚动体而将旋转体的转矩向惯性体传递以抑制旋转体的扭转振动的离心摆式减振器中,具有对滚动体以及与滚动体相接触的对象部件进行润滑的机油,并设置有将受到离心力而滞留在凹部中的机油引导至滚动面之外的油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抑制因动力源的转矩变动而引起的扭转振动的离心摆式减振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机油来对滑动部分和可动部分进行润滑的湿式的离心摆式减振器。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被安装在搭载于车辆上的发动机的曲轴和变速器的输入轴等的旋转部件上、并对旋转部件的转矩变动或者因该转矩变动而引起的扭转振动进行抑制的装置,而已知一种动态减振器。动态减振器在振动系统中安装有弹簧或摆,从而利用这些弹簧的弹性力或者摆的惯性力等来使振动系统的扭转振动衰减。此外,以使振动系统的共振点分散为多个的方式来抑制共振的产生。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动态减振器的一个示例。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为所谓的离心摆式的动态减振器,其具备被形成为圆盘状的旋转体、被形成为环状并作为离心摆的重锤而发挥功能的惯性体、和被形成为圆形的滚轴状并作为离心摆的连结部分而发挥功能的滚动体。旋转体与预定的旋转轴连结,并从旋转轴被传递转矩而进行旋转。在旋转体的外周部分处,设置有以限制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滚动体的移动、且容许旋转体的径向上的滚动体的移动的方式而使之卡合的支承部。惯性体在与旋转体相同的轴上,以能够相对于旋转体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旋转体的外周侧。在惯性体的内周部分处,设置有以与滚动体的外径相比而较大的曲率半径呈圆弧状地凹陷从而向内周侧开口的凹部。在该凹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以与滚动体的外周面相接触的方式而使滚动体滚动的滚动面。滚动体与旋转体的支承部卡合,并且以能够在惯性体的凹部内摆动的方式而被保持。伴随于此,滚动体对旋转体与惯性体以能够进行相对旋转且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而进行连结。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具有与使扭转振动减轻装置浸渍在机油中的结构、或者向滚动体或滚动面供给机油的结构相关的记述。与此相关地,在该专利文献1中被设为,通过在惯性体上设置壁部件或罩部件以对朝向滚动体的机油的流向进行变更,从而能够抑制由于机油的粘性阻力而阻碍了滚动体的动作的情况。
此外,在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中,也记载了一种扭转振动减轻装置(离心摆式的动态减振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具备承受转矩从而进行旋转的旋转体、由于在旋转体旋转的状态下产生转矩变动从而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惯性质量体、和对惯性质量体进行收纳并且对机油以液密状态进行保持的收纳室。惯性质量体为,相当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中的滚动体的部件,且其作为离心摆而发挥功能。被封入至收纳室内的机油的量被设定为,在机油通过离心力而朝向收纳室的外周侧的内壁面被压贴从而形成了油层的状态下,惯性质量体不与该油层相接触的预定量。此外,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作为收纳室的外周侧的内壁面的滚动面上形成于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沟槽(机油积存部)的结构。
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除了具备与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同样的结构之外,还具备向收纳室内供给机油的供给油路、以及将收纳室内的机油排出的排出油路。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扭转振动减轻装置被构成为,通过根据旋转体进行旋转时的转速来对供给油路的油压进行调节、以及对排出油路的开口部进行开闭,从而对收纳室内的机油的量进行控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004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68750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9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