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戴式设备隐私短信的保护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59863.X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6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儒钊;郑成智;荆全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读书郎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6 | 代理人: | 黄浩威;何文颖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设备 隐私 短信 保护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戴式设备隐私短信的保护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在穿戴式设备上预先设置和存储隐私联系人信息;穿戴式设备收到隐私联系人发来的短信时进行存储并隐藏;当检测到穿戴式设备处于佩戴状态并且确认佩戴者为用户本人时,提示用户接收到隐私联系人的短信;用户通过按照自定义的预设频率遮挡穿戴式设备上设置的红外传感器,触发显示隐私短信功能,此时在穿戴式设备的屏幕上以列表的方式展示穿戴式设备本地存储的所有隐私短信,用户根据需求点击查看。本发明安全性极高,且操作简单,不需要依赖外部设备,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设备隐私短信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隐私信息会存储在其个人移动终端中。例如,移动终端除了会存储用户在工作上相关的来电通讯记录之外,还会存储一些非工作相关的来电通讯记录、短信或私密照片等。通常情况下,用户都不愿意自己的隐私信息在意外情况下让他人看到,也不愿意在私密电话来电时被他人察觉或听到自己的通话内容,因此,如何保护移动终端上的隐私信息成为了人们的一项重点关注内容。
目前,在通话隐私保护方面,用户通常只能通过降低通话音量等方式来降低他人的察觉,而对于其他隐私信息,往往只能通过设置屏保密码的方式来避免自己的移动终端被非法使用。然而,若屏幕密码被他人获知,则依然存在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现有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存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CN110245521A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中隐私信息的保护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介质公开的方法能有有效的保护用户隐私,但是需要与配件设备辅助解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隐私短信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戴式设备隐私短信的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穿戴式设备上预先设置和存储隐私联系人信息;所述隐私联系人信息至少包括隐私联系人的名称和电话号码;
S2、穿戴式设备收到隐私联系人发来的短信时,判定该短信为隐私短信,并将隐私短信内容存于本地并隐藏,不显示于穿戴式设备的任何可视区域;
S3、当检测到穿戴式设备处于佩戴状态并且确认佩戴者为用户本人时,提示用户接收到隐私联系人的短信;
S4、用户通过按照自定义的预设频率遮挡穿戴式设备上设置的红外传感器,触发显示隐私短信功能,此时在穿戴式设备的屏幕上以列表的方式展示穿戴式设备本地存储的所有隐私短信,用户根据需求点击查看;所述预设频率限定了用户在设定的时长内遮挡红外传感器设定次数,就可以触发隐私短信功能。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检测穿戴式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的方式为:在穿戴式设备和人体接触的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感测的数据,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压力阈值、温度阈值或距离阈值,如果是,则表明穿戴式设备和人体之间处于接触状态,从而判断穿戴式设备处于佩戴状态。
进一步地,步骤S3中,识别是否为用户本人的方式包括声纹识别、人脸识别、静脉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光谱识别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如果初次检测到穿戴式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则定时检测穿戴式设备的佩戴状态是否有改变,当检测到穿戴式设备从未佩戴状态改变为佩戴状态,并且确认佩戴者为用户本人时,提示用户接收到隐私联系人的短信。
进一步地,步骤S3中,通过触发骨传导提示用户接收到隐私联系人的短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读书郎网络教育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读书郎网络教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98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