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车通信监控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0265.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1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29/08;G07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乐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车 通信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车通信监控方法及装置,当网关在工作周期内检测到总线发送的总线报文时,网关会中止在工作周期内的执行任务,进入接收中断,并执行接收总线报文的操作,在当前接收的总线报文的报文ID,与需由网关将报文从该报文所在的网段转发至目标网段的待接收总线报文ID相同,且目标网段不包含诊断仪或TBox所在网段,则在接收到包含总线报文ID的映射请求的情况下,采用动态发送方式,将当前接收的总线报文映射到发送映射请求的诊断仪或TBox。本发明利用网关连接各个网段的拓扑特性,实现了对车内任意一条或一组报文的实时监控,通过将总线报文发送至诊断仪或是Tbox,实现基于总线报文对总线数据进行分析并查找故障原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整车通信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上开始涌现出多种功能复杂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和多种总线通讯协议,例如CAN(Controller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局域互联网络)总线、Enthernet(以太网)总线等,这些总线承载了整车内部多个ECU之间的通讯。整车厂通常基于不同ECU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将整车上所有ECU拆分至不同的拓扑网络,同时各拓扑网络的分支网络又统一连接到网关(Gateway,GW)上,比如图1所示的整车通信网络架构图,以CAN总线为例进行说明,ECU1和ECU2连接至CAN1,ECU3、ECU4和ECU5连接至CAN2,ECU6和ECU8连接至CAN3,ECU7连接至CAN4,GW分别与CAN1、CAN2、CAN3、CAN4、CAN5和CAN6连接,Tester(诊断仪)连接至CAN5,TBox(车载智能终端)连接至CAN6。网关通过OBD(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口与Tester连接,也即OBD口仅与CAN5连接。
通常网关负责拆分、重组或转发不同的网络信号,比如CAN-CAN转发、CAN-LIN转发、CAN-Enthernet转发等。从整车通信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实际应用中,网关既作为整车内所有ECU与Tester和Tbox相互通讯的枢纽,也作为隔绝外界非法通讯的“防火墙”。
现有整车总线设计中,参见图1,总线监控设备连接至OBD口后,仅能直接获取CAN5中的总线数据,而无法直接获取其他总线上的数据,从而可以避免用户通过将总线监控设备连接至OBD口来直接分析所有总线数据,因此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但是当车辆出现故障时,由于无法直接对所有总线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无法获知功能异常的ECU,使得维修人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故障排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一种整车通信监控方法及装置,以利用网关连接各个网段的拓扑特性,实现对车内任意一条或一组报文的实时监控,通过将总线报文发送至诊断仪或是Tbox,实现基于总线报文对总线数据进行分析,查找故障原因,从而大大减少因无法直接对所有总线数据进行分析,而在故障排查时所花费的时间。
一种整车通信监控方法,应用于网关,所述网关被配置为能够接收所有的总线报文,该方法包括:
当在工作周期内检测到总线发送的所述总线报文时,中止在工作周期内的执行任务,进入接收中断,并执行接收所述总线报文的操作;
在接收中断中执行如下过程:
判断当前接收的所述总线报文的报文ID与预存储的待接收总线报文ID是否相同,其中,所述预存储的待接收总线报文ID为:需由所述网关从该总线报文所在的网段转发至目标网段的报文ID;
若当前接收的所述总线报文的报文ID与所述预存储的待接收总线报文ID相同,则判断所述目标网段是否包含诊断仪所在网段或TBox所在网段;
若所述目标网段不包含所述诊断仪所在网段或所述TBox所在网段,则判断是否接收到包含当前接收的所述总线报文的报文ID的映射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02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