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坯体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0346.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于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大鹏 |
主分类号: | C04B33/16 | 分类号: | C04B33/16;C04B33/13;C04B33/0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时亚娟 |
地址: | 46167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体制 方法 | ||
一种陶瓷坯体制作方法,取陶瓷坯体原料并破碎后按比例混合成坯体粉料,然后经球磨制备成浆料,制成的浆料注入模具成型后取出,经干燥制备成坯体,按照与坯体粉料相同的原料和比例另取原料破碎并经球磨后制备成坯块,将坯块置于炉中逐步升温至900—950℃烧制0.5—1小时,然后将烧制的坯块重新破碎成烧结破碎粉;将坯体粉料与其重量2—3%的烧结破碎粉混合后,加入到球磨机中经球磨制备成浆料,将制备的浆料含水量调整至20—25%后注浆成型。坯体原料中混入的烧结破碎粉能够改善坯体浆料流动性,减少浆料含水量,降低坯体干燥过程中的收缩量,使其迅速达到所需强度,避免坯体在脱模、干燥和烧制过程中开裂,降低损坏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器制作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陶瓷坯体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但是在制作钧瓷的时候,虽然现在的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是存在一些缺陷,钧瓷在制作过程中从选料到烧制成品,期间经历数十道生产工序,一个工序的不慎也会造成前功尽弃,这也是钧瓷一直以来产量极低的原因。
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大尺寸的陶瓷器来说,由于坯薄件大,坯体内部容易产生缺陷,,导致制作的坯体在脱模、干燥和烧制过程中都容易产生裂纹,造成坯体报废,因此,如何提高坯体强度,降低坯体在脱模、干燥和烧制过程中的损坏率,对于陶瓷器生产企业来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坯体容易开裂的缺陷,提供一种陶瓷坯体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陶瓷坯体制作方法,取陶瓷坯体原料并破碎后按比例混合成坯体粉料,然后经球磨制备成浆料,制成的浆料注入模具成型后取出,经干燥制备成坯体,按照与坯体粉料相同的原料和比例另取原料破碎并经球磨后制备成坯块,将坯块置于炉中逐步升温至900—950℃烧制0.5—1小时,然后将烧制的坯块重新破碎成烧结破碎粉;将坯体粉料与其重量2—3%的烧结破碎粉混合后,加入到球磨机中经球磨制备成浆料,将制备的浆料含水量调整至20—25%后注浆成型。
所述球磨的方法为加水湿磨,经过湿磨的料浆过250目筛。
制备坯块的原料经球磨后注入模具制备成坯块。
制备坯块的原料经球磨后脱除部分水分后经揉制和/或裁切制成坯块。
所述的坯块成厚度小于1cm的平板状。
所述坯块在烧制结束后取出加水使其急冷破裂后进行粉碎。
将烧制的坯块破碎成粒径为0.1—0.5mm的粉末后与坯体粉料混合球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坯体原料中混入的烧结破碎粉能够改善坯体浆料的流动性,减少浆料的含水量,能够降低坯体干燥过程中的收缩量,使其迅速达到所需强度,能够有效提高坯体的强度,避免坯体在脱模、干燥和烧制过程中开裂,降低损坏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大鹏,未经于大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0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