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E-band双频段抛物面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0350.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2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林;刘科种;何坤林;熊国辉;黎金迪;陆镇豪;林泽银;黎峰;麦国亮;何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H01Q5/28;H01Q5/55;H01Q13/00;H01Q13/02;H01Q15/14;H01Q15/1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逯雪峰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and 双频 抛物面天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E‑band双频段抛物面天线,包括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天线式馈源,天线本体的底部依次设置有用于安装该天线本体的中心盘和用于将两个频段组合在一起的功分网络组件,本发明创新性的提出一种共喷口多频馈源,不但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通过加载匹配介质环和扼流槽,在口径上分别激励高低频的高次模TM11,结合馈线传输的TE11模,既改善了口径场分布,也保证了高低频的相位中心重合问题,使得高低频的E面和H面主瓣等化,可以获得更高的辐射效率和更优的低旁瓣辐射包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band双频段抛物面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空间微波技术的发展,对天线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由单频段、单极化、单一功能向着多频段、多极化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其中,双频或多频共用技术由于解决了一套天线复用多个频段的问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成为天线研究的热点。
双频段反射面天线具有常规单频天线同等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一个双频微波天线集合两个单频微波天线,这样的天线在工程应用中只使用一副天线的空间,在同一跳链路上传输高频信号(如E-band )保证传输带宽同时又能传输低频段(如15GHz、18GHz、23GHz )信号,高频段的高容量和低频段的长距离特性相结合,在提供超大带宽的同时还强化了QoS业务保护机制,是面向未来有效提升微波网络容量的极佳解决之道。该天线的研发和制造正是为了满足新一代微波通信技术的新需求,能够密集化的通信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信效果。由于双频微波天线在系统中作用十分明显,所以尽管价格较高,仍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因此市场前景发展良好。
从当前国际市场上看,双频微波天线有需求的市场主要分布在通信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如北美、西欧、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南非大陆等,均为5G通信建设较快的国家。虽然双频微波天线在世界上正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但随着5G的建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需求前景良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E-band双频段抛物面天线,本发明的E-band双频段抛物面天线实现了常规低频段和E-band频段的组合,实现了共用副面和主面,不仅可以为通信增加容量,还可以为通信传输增加传输距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E-band双频段抛物面天线,包括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天线式馈源,天线本体的底部依次设置有用于安装该天线本体的中心盘和用于将两个频段组合在一起的功分网络组件,天线式馈源包括副反射面、用于安装副反射面的副反射面支架以及设置在副反射面支架内部的共喷口同轴馈源,副反射面支架安装在天线本体的底部内侧;
共喷口同轴馈源包括第一E-band频段波导管和套设在第一E-band频段波导管外侧的第一低频段波导管,第一低频段波导管从天线本体的底部穿出后连接至功分网络组件,第一E-band频段波导管从第一低频段波导管的底部穿出后继续向外侧延伸并贯穿功分网络组件设置,功分网络组件的一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与功分网络组件相连的第二低频段波导管。
进一步的,所述共喷口同轴馈源还包括喇叭口、扼流槽、PC膜、PC介质块和金属套,喇叭口扣合在扼流槽的顶端且扼流槽的顶部与喇叭口之间压合有PC膜,扼流槽安装在第一低频段波导管的顶端,扼流槽对第一低频段波导管辐射的电磁能量具有抑制和改善作用,第一E-band频段波导管的顶端外侧设置有金属套,PC介质块设置在金属套与第一低频段波导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PC膜与扼流槽之间、扼流槽与第一低频段波导管之间、金属套与第一E-band频段波导管之间、PC介质块与金属套之间以及PC介质块与第一低频段波导管之间均具有相互配合的间隙结构并在该间隙结构处通过胶水实现固定和密封连接,以保证共喷口同轴馈源的气密性能。
进一步的,通过改变PC介质块的物理形状可以使第一低频段波导管传输的电磁波获得更好的驻波和交叉极化等电气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0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