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百叶窗出风方向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0498.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尹奎;丁文军;郭永辉;郑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15 | 分类号: | F24F13/15;F24F11/79;F24F11/89;F24F11/74;F24F13/02;F24F7/06;F24F120/1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世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3 | 代理人: | 邬丽明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叶窗 方向 自动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百叶窗出风方向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风管、波纹软管和百叶窗;还包括: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用于感应收集人体在房间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信息;软管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纹软管的至少一个轴向段在径向上位移以调节出风方向;主控单元,用于发出控制指令使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指向人体在房间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本发明百叶窗出风方向自动调节系统的有益效果是:使出风方向自动追踪指向房间内人员,并且百叶窗与墙体的安装面无需设置额外的活动空间,保证百叶窗安装密封性的同时,最大化的保证房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风量和风速,并可有效清除房间内的滞流区或死流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百叶窗出风方向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百叶窗通常安装在墙面或风管端部,作为避雨散热或调节气流之用。按照叶片的固定方式分为固定式百叶窗和活动式百叶窗。活动式百叶窗通过改变各叶片设置的角度来改变相邻叶片之间的空隙以调节气流方向。活动式百叶窗根据调节方式又可分手动调节百叶窗和电动调节百叶窗。
在实际工程中,百叶窗通常是气流入口端与风管连接,百叶窗的周向端嵌设固定在墙体上,百叶窗的出口端朝向房间内。由于百叶窗与墙体固定,其出风方向的调节范围有限,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依靠改变各叶片设置的角度来调节出风方向。这样不可避免的会使房间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滞流区或者死流区。另外,这种叶片的调节会造成百叶窗出口端的阻力系数改变从而改变出口端气流的风速和流线,很难保证房间内特定的工作区域的风量和风速达到要求。虽然市场上存在部分出风口可转动或摆动的空调出风调节系统,这类系统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调节系统与上述活动式百叶窗相似,通过调节机构改变叶片倾角实现出风方向的调节,这种调节系统的缺陷不再赘述;第二类调节系统是通过调节机构摆动或转动整个百叶窗,使百叶窗的指向方位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出风方向的调节,这类调节系统虽然解决了第一类调节系统存在的问题,但需要为百叶窗提供额外的活动空间,并不适用于百叶窗安装密封性要求较高的室内使用。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的传染病房内,国家规范及标准均要求负压隔离病房新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h-1,按此标准,设计新风量500m3/h,病房每室2人,按每人0.3m3/h呼气量计算,1h后相当于空气有害物浓度被稀释至830倍。国内专家学者研究认为,当含SARS的病毒空气被稀释到10000倍以上时,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传染病房内采用传统百叶窗并不能为活动范围较大的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持续性通风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空调系统的百叶窗无法保证安装密封性的同时使出风方向自动追踪指向房间内人员的问题,提供一种百叶窗出风方向自动调节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风管、波纹软管和百叶窗;还包括:
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用于感应收集人体在房间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信息;
软管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波纹软管的至少一个轴向段在径向上位移以调节出风方向;所述软管调节装置包括管连接件及驱动所述管连接件在径向上位移的驱动装置;所述管连接件与所述波纹软管连接;
主控单元,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多普勒雷达传感器的所述范围或坐标信息,并根据处理结果向所述驱动装置发出控制指令,使所述管连接件至所述百叶窗之间的所述波纹软管的几何中心轴指向所述人体在房间内所处位置的范围或坐标。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主动轮、从动轮、曲柄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的中心轴与所述波纹软管的中心轴平行;所述主动轮同步啮合有至少两个所述从动轮;所述曲柄一端与所述从动轮固定并跟随所述从动轮转动,所述曲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管连接件上的铰接孔铰接;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第一电机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管连接件包括抱箍或连接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04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