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骨补肾针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1558.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1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巨龙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权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43 | 代理人: | 王凯 |
地址: | 013368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骨 补肾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骨补肾针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短针和长针;短针包括第一针柄和第一针体,第一针体的内端与第一针柄固定连接,第一针体的外端具有第一针尖,第一针尖具有平刀口;长针包括第二针柄和第二针体,第二针柄的中部具有凹部;第二针体有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针柄的两端,第二针体包括第二针尖,第二针尖具有弯刀口。本发明的短针用于头颅骨面和脊椎骨面,长针用于四肢各关节骨面和髂骨骨面,不仅可以方便的直接进针,也可锤击直达骨面,治疗脑卒中,具有较好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骨补肾针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脑卒中在中医范畴又称中风,《黄帝内经》是最早记载“中风病”相关内容的史籍。中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肘后备急方》记载了治疗“卒中风瘫”“中风不省人事”等相关急救方法。脑卒中在西医学上被称为脑梗塞。脑梗塞发病前6 h内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溶栓效果,但仍有患者不能及时赶至医院就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耽误病情并出现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并给其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脑卒中,主要临床表现为猝然昏倒、口眼歪斜、表达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范畴。中风是当人体气血亏损,脉络空虚,卫外不固时,风邪入络脉所引起。中风依病情轻重分为中经、中络、中脏、中腑,最早出自于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晋代葛洪认识到此病的慢性特点,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中风不省人事”、卒中风瘫等治疗方法;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以临床证候的不同将中风分类,并阐述了每一证型的针灸疗法、中药治法;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论述了五脏包括舌象、脉象等的中风表现。针灸是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法,刘国力以四物汤结合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引起的偏身感觉障碍,临床效果良好,治疗组的日常活动能力、四肢简化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韦羡萍等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线点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共同发挥祛风化癖、活血通络、止痛之效,患者的肢体感觉障碍明显改善。白慧梅等将头针与体针相结合,刺激脑神经细胞恢复的同时,还能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血液流变学与经颅多普勒指标均有改善。李美玲等将“醒脑开窍”与“盘龙针法”针法连用治疗中风后感觉障碍,能够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者的感觉与运动功能。李雪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针刺腹部穴位,治疗结束后患者生活行动能力明显优于未治疗组。
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于国强等研究表明,针对脑卒中患者,透刺联合电针疗法与单独针刺疗法均有治疗作用,但透刺法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更佳。郝广义等实验结果表明头部针刺健脑调神透穴法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 ,针刺透穴组有效率为87.50%。石学敏院士等开展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结合局部取穴治疗中风后复视、治疗出血性中风介入时机的临床研究工作。
针具是针刺疗法的关键刀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刺骨补肾针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刺骨补肾针及其使用方法,其特点是:包括短针和长针;
短针包括第一针柄和第一针体,第一针体的内端与第一针柄固定连接,第一针体的外端具有第一针尖,第一针尖具有平刀口;
长针包括第二针柄和第二针体,第二针柄的中部具有凹部;第二针体有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针柄的两端,第二针体包括第二针尖,第二针尖具有弯刀口。
进一步的,短针用于头颅骨面和脊椎骨面,长针用于四肢各关节骨面和髂骨骨面。
进一步的,平刀口的宽度为2mm。
进一步的,第一针柄具有小头和大头,小头与大头通过凹弧过渡。
进一步的,第二针体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针柄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针尖连接。
进一步的,弯刀口的宽度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巨龙,未经张巨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15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