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pos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2154.7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8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喆;袁涛;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川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00 | 分类号: | G07G1/00;G07G1/01;G07G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林晓青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pos | ||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持式pos机,包括:打印机组件和屏显组件。打印机组件包括握持部和安装于所述握持部的打印部。屏显组件包括安装壳和内嵌于所述安装壳的操作屏。所述握持部和所述安装壳一体成型,所述握持部设于所述安装壳背对所述操作屏的一侧,用于供用户手部握持。所述安装壳沿着垂直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打印部连线方向的两侧方向延伸。本专利通过将握持部和安装壳一体成型,且将握持部设于安装壳背对操作屏的一侧来供用户手部握持,可确保打印机组件和屏显组件不会轻易从用户手部脱落;及通过增大安装壳尺寸的方式来增大屏显组件的尺寸,可扩大手持式pos机的应用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os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pos机。
背景技术
POS(Point of sales,销售点终端)的主要功能是在购买商品或媒体交易时,提供数据服务和管理功能,并进行非现金结算。
手持式pos机因其体积小,重量轻而易于携带的优点,广受各行各业人士的青睐。然而,现有的手持式pos机的屏幕太小,导致很多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例如点菜、物品展示等。且当用户将手持式pos机握持于手部进行长时间操作时,手部容易产生疲劳感和出汗,易导致手持式pos机的脱落。
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因此,能否构思出一款兼具大屏幕,使得手持式pos机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场景,同时又能确保其在握持于人体手部时不会轻易脱落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期望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pos机,通过增大屏显组件的尺寸,可扩大手持式pos机的应用场景;通过将握持部和安装壳一体成型,且将握持部设于安装壳背对操作屏的一侧来供用户手部握持,可确保打印机组件和屏显组件不会轻易从用户手部脱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持式pos机,包括:
打印机组件,包括握持部和安装于所述握持部的打印部;
屏显组件,包括安装壳和内嵌于所述安装壳的操作屏;
所述握持部和所述安装壳一体成型,所述握持部设于所述安装壳背对所述操作屏的一侧,用于供用户手部握持;所述安装壳沿着垂直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打印部连线方向的两侧方向延伸。
本专利通过将握持部和安装壳一体成型,且将握持部设于安装壳背对操作屏的一侧来供用户手部握持,可确保打印机组件和屏显组件不会轻易从用户手部脱落;通过增大安装壳尺寸的方式来增大屏显组件的尺寸,可扩大手持式pos机的应用场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壳沿所述握持部对称设置。
本专利通过将安装壳设为沿握持部对称设置,可确保用户在对本产品进行操作时,不会出现因屏显组件左右不协调而导致握持吃力的状况发生。
进一步优选地,包括一安装于所述握持部和/或所述打印部以用于将所述打印机组件和所述屏显组件固定于手部的防脱件。
本专利通过增设防脱件可进一步提高本产品在被握持于手部时的稳固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防脱件包括两防滑部;所述握持部沿着垂直于所述握持部和所述打印部连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握持面和一第二握持面,两所述防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握持面和所述第二握持面。
本专利通过在握持部的第一握持面和第二握持面分别设一防滑部来增大与手指的摩擦力,可强化握持的稳固性。
进一步优选地,每一所述防滑部均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握持面或所述第二握持面表层的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凸起或防滑凹槽。
本专利中,多个间隔设置的防滑凸起或防滑凹槽填充于第一握持面或第二握持面的表层,防滑效果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川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川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2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顶部碎石子排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用的腐殖活性污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