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孔径向及角向对中测量方法及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3423.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9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涛;耿旭辉;王红;王明山;杜瑞;胡文林;郁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27 | 分类号: | G01B11/27;G01B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6105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径 测量方法 工装 | ||
本发明属于激光对中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孔径向及角向对中测量方法及工装。该方法包括:调节激光发射器的位置,使其发射的激光束至少通过两孔孔心的预设邻域;通过工装对第一被测孔测量时,采集激光束打在激光接收器上的3组第一孔位置数据;通过工装对第二被测孔测量时,采集激光束打在激光接收器上的3组第二孔位置数据;3组第二孔位置数据包括激光接收器依次放置于第二被测孔端面两侧、端面接收到的第二孔位置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激光接收器工装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时所采集到的第二孔位置数据;根据3组第一孔位置数据和3组第二孔位置数据,确定第一被测孔与第二被测孔之间的径向偏差和角向偏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对中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孔径向及角向对中测量方法及工装。
背景技术
设备安装及维修过程中经常涉及到设备对中的测量,包括轴对中检测,轴孔对中检测,孔对中检测等范畴。
本发明专利涉及的孔对中测量,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在两被测孔间架设一根旋转轴,在轴两端架百分表,通过调整轴的支撑,找正轴与一孔的径向及端面跳动至一定数值,再通过轴另一端的百分表测量轴与另一孔的径向及端面跳动,即可得到该两孔的径向及端面偏差。该方法所需架设的旋转轴长度及高度与两孔位置有关,对于不同位置的两孔对中测量,需要重新架设旋转轴,通用性较弱,测量周期长,成本高。当两孔位置较远或孔径较大时,工装挠度会对测量精度产生较大影响。
近年来激光对中检测在设备安装及维修等领域应用较广,特别是轴对中检测,得益于其准确的测量结果及便捷的测量方式,已大范围取代了传统的百分表法。对于孔对中检测,国内外制造商有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如Fixturlaser公司的NXA系列,Easylaser公司XT系列及E9系列等。其测量原理是利用四点圆心法在各孔测量一组孔中心数据,任选两孔作为参考,可得到其余孔相对两基准孔的径向偏差。这些产品的测量方案仅适用于三孔及以上的径向偏差测量,无法测量角向偏差及两孔的径向偏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孔径向及角向对中测量的方法及工装,解决了两孔径向对中测量方法复杂,工装制作难度大、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两孔径向及角向对中测量方法,包括:
调节激光发射器的位置,使其发射的激光束至少通过两孔孔心的预设邻域;
通过工装对第一被测孔测量时,采集激光束打在激光接收器上的3组第一孔位置数据;3组第一孔位置数据包括激光接收器依次放置于第一被测孔端面两侧、端面接收到的第一孔位置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激光接收器工装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时所采集到的第一孔位置数据;
通过工装对第二被测孔测量时,采集激光束打在激光接收器上的3组第二孔位置数据;3组第二孔位置数据包括激光接收器依次放置于第二被测孔端面两侧、端面接收到的第二孔位置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激光接收器工装指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时所采集到的第二孔位置数据;
根据3组第一孔位置数据和3组第二孔位置数据,确定第一被测孔与第二被测孔之间的径向偏差和角向偏差。
进一步的,根据3组第一孔位置数据和3组第二孔位置数据,确定第一被测孔与第二被测孔之间的径向偏差和角向偏差,包括:
将第一被测孔端面两侧激光接收器的接收截面处轴心设为基准;
根据第一被测孔端面两侧激光接收器采集到的第一孔位置数据、3组第二孔位置数据,计算其他接收截面轴心相对于该基准的偏差;
将第二被测孔端面激光接收器的接收截面轴心相对于该基准的水平偏差作为在水平方向上第二被测孔相对于第一被测孔的径向偏差;
通过第一被测孔端面激光接收器采集到的第一孔位置数据相对于该基准的竖直偏差,对第二被测孔端面激光接收器的接收截面轴心相对于该基准的竖直偏差进行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34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