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系统的温差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4090.4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7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熊辉;厉运杰;张宏立;吴定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H01M10/635;H01M10/6571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张名列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系统 温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系统的温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每个电池系统的基本单元上串联连接一个可控阻值电阻和一个电阻开关、且安装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可控阻值电阻、电阻开关和温度传感器与电池系统的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基本单元的电池温度T、并将数据传送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有的电池温度并进行排序,当最大值Tmax与最小值Tmin的温差大于5℃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阻开关控制可控阻值电阻对基本单元进行温度调整。本发明的温差控制方法用于针对电池系统的温度不高、温差较大时的温度调整,可根据电池系统中每个基本单元的测量温度来决定对应的加热速率,以此降低温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系统的温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二次电池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系统的销量和装车量也呈逐年上升的状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其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系统温差引起的一致性差异。
随着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电池系统面临环境工况也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在极寒领域如何保证电池系统的温度场均匀性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课题。目前主流的自然冷却方式难以保证电池系统无论是充电还是行车过程的温度场一致性,即使使用液冷方式也很难避免在局部出现温差较大的情形,从而难以确保电池系统性能的最大化发挥,进一步影响电池系统的长期使用寿命。
目前针对电池系统温差的解决方式比较局限,如何控制电池系统的温差提高其使用性能和寿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系统的温差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系统的温差控制方法,所述电池系统的基本单元包含电池模组,相邻的电池模组之间并联连接,所述温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每个基本单元上串联连接一个可控阻值电阻和一个电阻开关,且在每个基本单元上安装一温度传感器,将所述可控阻值电阻、电阻开关和温度传感器与电池系统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
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对应所述基本单元的电池温度T、并将数据传送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电池温度并进行排序,当接收的最大值Tmax与最小值Tmin的温差不小于5℃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阻开关控制可控阻值电阻对与之对应的基本单元进行温度调整。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基本单元的温度调整为可控阻值电阻对基本单元进行加热,且加热的速率与对应的可控阻值电阻的大小相关,所述可控阻值电阻的大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R=(Tmax-T)*c*m/I2*t1,其中c为基本单元的比热容,m为基本单元的质量,I为电池系统的实时电流,t1为基本单元的加热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基本单元的加热时间t1为900s-3600s。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每隔时间t2对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数据进行接收、排序后进行对比,且根据对比所得温差数据决定是否进行温度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时间t2的范围为1min≤t2≤5min。
进一步地,所述时间t2的范围为2min。
进一步地,当接收的最大值Tmax与最小值Tmin的温差处于5-20℃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阻开关控制可控阻值电阻对与之对应的基本单元进行温度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制袋废气排放的熟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