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4119.9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9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天忠;管文轲;海妮肯·山台;刘丽燕;朱玉伟;张和钰;夏琳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4/10;A01G9/029;A01G13/02;A01G27/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 |
地址: | 83006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胡杨 幼林 人工 促进 快速 成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涉及农业领域,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其具体方法为:选择种植地,种植地土壤为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轻盐碱地,采用挖掘装置挖掘多个深植穴,并在深植穴中铺设苗圃;幼苗长成成品树苗后,将育成的成品树苗移至苗圃中,用辅助生长装置保护树苗的根部;在苗圃上铺设塑料膜;定期对树苗的根部进行浇灌,使树苗的根部及根部土壤完全浸润;可以实现在培育胡杨幼林时,为树苗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使树苗可稳定快速生长成熟期,减少移植后的幼苗的根茎损伤,降低幼苗死亡率,以实现胡杨的快速成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的沙漠植被是靠雨水形成的表层水生存的,含水层和下雨量密切相关,湿度一般在一米以内比较大,自然界的木本、草本、苔藓、菌种等类生物基本都靠此层水来维持生存,由于沙漠地区降雨量少于蒸发量,很多地区地表雨水渗融湿层下面,有的地区会形成一米以上的干土层。当雨水形成的表层水不能滋养已形成的植被,且植被根系又不能穿透下面干土层,吸收不到干土层下面湿层的水分时,大量植被就会死亡。年复一年,植被不阻风,风起沙飞,形成沙漠,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环境。
常生长在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它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
胡杨扦插繁殖成活率低下,所以胡杨的造林树种主要采用播种实生苗。由于胡杨苗主根发达直立,侧根稀少,造成在干旱荒漠区播种实生苗造林质量差,造林成活率下。同时,胡杨播种育苗苗株过密,加之水肥跟不上,部分实生苗长不大。
现有的胡杨幼苗移植的方式,以开畦整地沟植和借助插杆来移栽胡杨方法。沟植方法以挖沟手段来移栽,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而借助插杆移栽胡杨方法是用助插杆来移苗,容易把胡杨根暴露在外,树体本身失水,对移植树木养护管理欠缺等原因,容易影响了胡杨幼苗移栽成活率。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可以实现在培育胡杨幼林时,为树苗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使树苗可稳定快速生长成熟期,减少移植后的幼苗的根茎损伤,降低幼苗死亡率,以实现胡杨的快速成林。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胡杨幼林人工促进快速成林的方法,其具体方法为:
S1,选择种植地,采用挖掘装置挖掘多个深植穴,并在深植穴中铺设苗圃;
S2,幼苗长成成品树苗后,将育成的成品树苗移至苗圃中,用辅助生长装置保护树苗的根部;
S3,在苗圃上铺设塑料膜;
S4、定期对树苗的根部进行浇灌,使树苗的根部及根部土壤完全浸润;
进一步的,S1步骤中的种植地选在通风、利于灌排的地方,土壤为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轻盐碱地。
进一步的,S4步骤中的定期浇灌频率为全年灌水2次,在灌水或雨后及时松土,每年除草4次,追肥1-2次,间苗2次,保持合理的密度。适当打掉苗下部的部分叶子,有利透光通风,降低地表温度,不给锈菌有活动的机会。
进一步的,所述S1步骤中的苗圃包括固土层,所述固土层内插接有辅助生长装置,所述辅助生长装置内填充有培养层,所述培养层和固土层上均铺设有浮土层,所述固土层与浮土层之间铺设有沙石骨料,通过苗圃对树苗的进行固定和保水,为树苗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林业科学院,未经新疆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1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