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在梨树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364270.2 申请日: 2020-11-27
公开(公告)号: CN112481160B 公开(公告)日: 2021-09-28
发明(设计)人: 孙伟波;刘凤权;赵延存;李朝辉;汤宝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25;A01P3/00;C12R1/01
代理公司: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朱欣欣
地址: 211226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株多粘类 芽孢 杆菌 及其 梨树 病害 防治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X1及其应用,所述菌株已于2020年9月18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680;多粘类芽孢杆菌属于我国第一级免做安全鉴定的菌种;菌株FX1及其生防菌剂对梨树上的主要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室内能抑制炭疽病斑的扩展,在田间也可抑制炭疽病、轮纹病、黑斑病、腐烂病的发生,对枝干上的腐烂病也有促进愈合作用;利用本菌株及其制剂能够减少田间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了生态环境安全和果品质量安全,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在梨树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梨是世界性主要水果之一。近几年我国梨树的栽培面积在90万公顷以上,产量稳定在1600万吨左右,均占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梨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甚至世界水果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病害是限制梨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梨树以炭疽病、轮纹病、腐烂病、黑星病等真菌病害为害为主。炭疽病为害叶片果实,2008年在梨果重要产地安徽省砀山县大爆发,病果率高达70%以上,果农损失惨重。近年来炭疽病造成南方梨产区发生早期落叶现象,严重影响梨树翌年的开花结果,炭疽病已成为我国梨产区重点防治对象。轮纹病为害枝干、叶片和果实,发生严重时枝干发病率达100%,病果率可达30%~50%,贮藏1个月后几乎全部烂掉。腐烂病为害枝干,具有发病率高、发生区域广、难以控制的特点,发病严重的梨园,树体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造成大量死树或毁园。

我国农作物病害防治长期以喷施化学药剂为主,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病原菌产生抗性,导致用药量持续加大,防效逐年降低,给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病原微生物,对环境安全无污染,在绿色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除了黑星病外,我国梨树上登记的防治药剂极少,尤其生防微生物还未有登记。持续开发、挖掘高效生防微生物资源对保护环境和农业安全健康生产意义重大。

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属于我国第一级免做安全鉴定的菌种,是Ash等人于1994年从原来的芽孢杆菌属中重新划分归类的菌属,也是重要的植物根际促生菌。目前国内登记了13个多粘类芽孢杆菌的母药和杀菌剂产品,在大田作物和果蔬上广泛使用,可防治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黄瓜角斑病、西瓜炭疽病、番茄青枯病等,还未在梨上登记使用。

本发明以梨树主要真菌病害为靶标,从生防微生物中筛选到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初步制备了生防菌剂进行应用,为果树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效果的多粘类芽孢杆菌,该菌株对多种梨树病原真菌表现显著的拮抗效果,可弥补目前公开的专利中对于梨树病害生物防治的不足,在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步骤:

采用稀释涂布分离法从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生防菌株FX1,该菌株在固体平板上对梨炭疽病菌、轮纹病菌、腐烂病菌和黑斑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拮抗效果。采用菌落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16S和gyrB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鉴定FX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FX1。菌株于2020年9月18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0680,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菌株在NA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表面光滑无褶皱,乳白色,不透明状,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可产芽孢。

本发明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应用,以该菌株为基础制备成生防菌剂,用于但不仅限于防治梨炭疽病、梨轮纹病、梨黑斑病、梨腐烂病等真菌病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2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